▲▼西村式潛水艇。(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記者謝侑霖/綜合報導
潛水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得到廣泛運用,在許多大國海軍中佔有重要位置。而日本的首艘有人潛水艇由從事漁業的西村一松設計,生產地即為日治時期位於台灣基隆的一家鍋爐工廠;排水量14公噸,全長10公尺,內部直徑1.5公尺,潛航深度300公尺。
日治時期在基隆經營漁業的西村一松從事底撈漁業,事業範圍遠及基隆、山東青島等地,甚至還涉及南洋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的移民事業,並在東京赤坂開設「西村深海研究所」。他雖然沒有學歷,但靠著自學的方式,精通船用主機、馬達、電氣系統,提出建造有自航性、作業性、用來採集珊瑚等的深海作業潛水艇構想,並曾經利用自己的財產,建造出自行設計的南洋群島移民用帆船「南洋丸」。
西村在潛水艇設計完成後,原本想委託三菱造船所建造,但被沒有建造過為由婉拒,於是轉而在基隆的一家鍋爐工廠生產,花了一年的時間,在1929年完成第一號艇,後來經過在宜蘭龜山島海域的潛航訓練後,又做出排水量24公噸的改良型第二號艇。另據日本科學未來館的特集《深海的科學》介紹,第一號艇即為日本首艘有人潛水艇。
第二號艇全長10.78公尺、寬1.83公尺、潛航深度350公尺、水上航速6海浬、以柴油引擎驅動,在水中則靠馬達與蓄電池,航速5海浬,最大潛航時間10小時,乘員數為4到6人;特色具有2根作業棒,搭配透明的玻璃窗設計,讓船員能夠便利地進行採集作業。
西村式潛水艇,是當時世界少見的深海作業潛水艇,不論在民需或是軍事上,都有其影響力並留下許多成果,例如日本放送協會(NHK)播音員長笠原榮風就曾搭乘第一號艇,進行海底景象的現場實況播報;當時的人氣冒險小說家南洋一郎也在搭乘後寫出《魔海的秘寶》、《海底的黃金塔》等作品,甚至透過西村式潛水艇進行攝影,拍出海洋冒險電影;被日本陸軍收購之後,在戰爭時做為運送補給資源、做為幹部操縱訓練艇之用,而相關的設計資料,更成為設計潛航輸送艇(マルゆ)時的參考。
後來西村和海軍合作,改良二號艇的缺點,委由生產伊400潛艦、位於廣島的吳海軍工廠建造出3746號、3747號艇,排水量23公噸、全長12.6公尺、內部直徑1.95公尺,負責潛水相關作業。
有日本網友2008年在部落格寫出3746號艇的相關文章,表示其目前被收藏於美國的博物館中,由於自己的曾祖父和西村工作的漁業公司有所關聯,因此相當感動,並說西松的夢想是讓潛水艇在相摩灣做為觀光使用,如果可以的話,真希望它能重返相摩灣,並附上當地的照片,語句相當感人。
▼3476號艇。(圖/翻攝自日本YAHOO部落格)
【影音推薦】鐵軌上龜兔賽跑? 日推出時速14km「雪龜號」列車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
Android:https://goo.gl/MRNy3P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