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炮兵某洲際戰略導彈旅是解放軍第一支戰略導彈部隊。(圖/軍報記者微博,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導彈精準度如何,要靠發射來檢驗,發射精確度則要靠彈道來評估,但數百公里、甚至數千公里的彈道,該如何跟蹤?雷達無疑是最佳手段。這個堪稱比大海撈針還難的任務,第二炮兵新型雷達可以完成。
根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第二炮兵某團某新型雷達中隊共有17名官兵,除了中隊長、少校張欣,還有兩名中尉軍官,13名士官和1名義務兵,裝備1台指揮車、5台裝備車、5台保障車。中隊組建只有一年半,其中一年時間都是在外執行任務。
中隊的核心裝備是被稱為「龐然大物」的雷達裝備「1號車」,它全長20多米,總重近50噸。
下士駱緒勇回憶道,「這傢伙,架起來可真不容易!」當初剛到高原架設設備,忽然雷雨交加,大雨傾盆,大家要先冒雨剷除淤泥。經過連夜奮戰,總算架好「1號車」,由於數據必須精準,光調平就需要4個人同時搖支腿,每人搖3000多下。
裝備撤收的過程同樣考驗耐心,「1號車」上的許多零部件,需要一個個拆除下來,固定在數十個專門設計的架子上,螺栓一個個緊固,再罩上篷布,搭上安全繩。
報導指出,導彈精準度如何,要靠發射來檢驗;發射精確度如何,要靠彈道來評估。數百公里、甚至數千公里的彈道,該如何跟蹤?雷達無疑是最佳手段。「形容一件事物較難時,我們習慣用大海撈針來比喻。然而,跟蹤一發導彈,卻比大海撈針還難。」
在一次次精準訓練中,中隊官兵人人都練成了「神瞄手」。空中出現多個目標時,只需轉瞬間,他們便能跟上主目標。
不久前的一天,終於等來了發射任務。導彈騰空而起,雷達快速開始捕捉目標。任務結束後,張欣自豪地告訴記者,這次發射實際彈道和理論彈道完全重合,堪稱完美。
張欣還向記者回放了一遍跟蹤實况。發射開始前,螢幕上顯示著一條藍線,這代表理論彈道。導彈一出地平線,便被雷達迅速捕捉到,一個紅點出現在螢屏上,並沿著藍線不斷延伸,最終彙聚成一條紅線。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