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成姦?紐時:漢字裡藏著的性別暴力與文化偏見

向承美系列作品《女媧復甦》裡的一張照片,描繪了中國女性的從屬地位。(圖/翻攝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紐約時報》網站4日報導,1949年以後,作為幫助提高識字率的一種輔助手段,「姦」字在簡體字裡被中共簡化成「奸」。但三個女字疊成的「姦」,仍是香港、澳門、臺灣,以及海外華人社區使用繁體(正體)字時的標準寫法。

  出於對這個字的性別關聯感到不安,一個藝術展的策展人把這個字拿來作為展覽的主題。這個藝術展覽原定11月25日在聯合國「國際終結對女性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當天在北京揭幕。

這個題為《姦:性別暴力傷害的文化符號》的藝術展,原定持續到12月10日的「國際人權日」(Human Rights Day),成為長達16天的「抵制性別暴力全球行動」的一部分。該項行動在網路上使用#orangetheworld標籤。然而藝術展後來被迫取消了。但策展人、女權主義及批評家說,仍有迫切必要讓更多人認識到存在中文語言裡的性別偏見。

佟玉潔是被取消的藝術展的召集人,她為展覽準備的文章中寫道:「為什麼由一個女人變成由三個女人組成的字,是具有如此政治和道德想像的符號,成為中國傳統社會和政治理論仇恨的物件?」

佟玉潔舉了一些中國古代歷史與政治典籍中的例子作為證據:公元前四世紀成書的《左傳》中,「姦」的意思是「邪惡」:「棄德崇姦,禍之大者也。」在同時期的《國語》中,「姦」的意思是叛徒:「亂在內為宄,在外為姦。」

漢語專家、北京師範大學CET對外漢語學習專案的負責人莫大偉(David Moser)說,所有語言中都寫進了性別。但由於中文的視覺特性,讓性別在中文裡顯得特別醒目。

他在一封電郵裡說:「在日常語言中,有多少華人能意識到:在每個日常用語的男女性別指涉上,男性總是排在前面的?」 他舉例說,例如「一對夫婦」是丈夫和妻子,「父母」是媽媽和爸爸,人們從來不會說「母父」。甚至像「男女老少」這種意指所有人的用語,亦下意識的強化了所謂的「自然形成」的階級結構:「男在女之前,老在少之前」。

中文很重視傳統,這種可以極具美感與微妙的語言,也夾帶著歷久不衰的歧視。莫大偉說:「如果把它們的順序反過來,人們不覺得這是為了平等而進行的反 轉,大多數華人都會直接將其視為『錯誤』。」原文請看這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