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米量100%才可標示為「米粉」。(圖/記者廖苡安攝)
記者陳冠竹/綜合報導
繼米粉、果汁、巧克力後,醬油、醋及奶油抹醬等也將陸續討論正名,像是未發酵的化學釀製醬油可能改為「胺基酸液」,或是抹醬中食用油含量未達35%,只能稱作「脂肪抹醬」等。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因此不滿地批評政府這項政策根本是「浪費資源」、「讓廠商成本增加」,重點是消費者根本不甩,而且依照正名規範,難道「熱狗」無狗、「獅子頭」無獅子,都得改掉?
高志明在義美食粉專上指出,衛福部食藥署從2014年7月1日起規定含米量100%才可標示為「米粉」或「純米粉」,而50%以上的得改為「調和米粉」,未達50%則稱為「炊粉」,;因此廠商都依法改包裝重印標示,但和消費者與國外客戶溝通上仍是用「米粉(Rice Noodle)」,因為如果講「炊粉(Steamed Powder)」,歐美客戶根本莫宰羊!而一般消費者到市場採購或是餐廳點餐,也都是講「米粉」,沒有人會說「炊粉」的。
高志明認為,政府這樣強勢規範改名,是與「民間古早傳統用語」強行對抗,而且現在國內外客戶不理,消費者也不甩,根本無人受益,還造成生產廠商大量「包裝材料報廢、重新印製」的浪費。他也舉例,像太陽餅無「太陽」、蠔油只含少量、素蠔油無蠔油、鎮江醋非鎮江製造等,皆是「民間古早傳統用語」;如果強迫改名,可能難如登天。
食藥署新一波的正名活動,最快將於2017年上路。高志明表示,政府正要規範「醬油」分類、分級、改名,其中可能會有一種「胺基酸液」的名稱出現;他想問「消費者瞭解它是『醬油種類之一』嗎?」他認為政府應該要求生產廠商負起責任的是「標示清楚」,而「產品名稱」則要適度尊重民間古早傳統用語,至少沒有透過長時間的教育宣導前,不宜強行強迫改名;否則「綿羊油」要有綿羊成分,而「嬰兒油」卻不需要有嬰兒成分,熱狗無狗,獅子頭無頭的荒謬和矛盾一定會一直發生。
▼未來只有經乳品或牛奶所製成的產品,才能稱為奶油。(圖/米克牛提供,資料照)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
Android:https://goo.gl/MRNy3P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