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怎麼救? 學者:繼續代工、捨美親中

2015年12月11日 17:18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吳大任。(圖/本報資料照)

記者徐珍翔/台北報導

台灣今(2015)年面臨「保一」難題,為逃離全球景氣放緩、紅色供應鏈崛起等衝擊,政府不斷放話要企業升級、產業轉型,「創新」更被視為一種救命良藥。不過,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吳大任11日卻指出,台灣不應該捨棄代工、轉向品牌,要調整的是──將市場從歐美轉向中國大陸,「避免競爭、多互補,會有很大機會。

吳大任11日前往「2016年台灣及主要國家經濟展望」論壇演講,原本只打算解說消費者信心指數變化的他,卻突然說自己想談談「台灣產業競爭力」的問題,當下拿台灣與主要競爭對手國──韓國相比,稱我國產業以中小企業、垂直分工為主,韓國靠大企業垂直整合,並反問台下「誰比較好?」

「我們運氣還不錯,台灣走向代工,是對的路。」吳大任語出驚人說,全世界有能力創新的國家非常少,因為需要文化支持、長期培養,以美國來說,蘋果以創新聞名,其實背後承擔許多失敗風險;他認為,台灣的中小企業在高風險的投資上,意願明顯不足,但身在市場機制的淘汰賽中,靠著代工吸取美國先進技術「才是對的路」。

他進一步解釋,台灣廠商要幫歐美大廠代工、生產出全世界品質最好的產品,對方就必須將技術移轉給台商,「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能力做出符合他們要求的頂尖產品。」強調諾基亞(Nokia)、三星(Samsug)、宏達電(HTC)都走向品牌,也曾成功過,「但要維持不容易,那是少數。」

至於當下代工業的難題──紅色供應鏈,吳大任說:「長期來看,不用太過憂心,因為中國企業有狼性,未來會走品牌,最後也有機會像美國找台灣代工。」強調台灣現在就要丟掉既有優勢──代工,改投入本身較弱創新,會很辛苦,「只要量大,就算代工只能拿10%利潤,也很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他雖認同台灣企業應該轉型,但指的是「從歐美市場轉到中國市場」,並且要避免競爭、多互補,「中國也許短期可以低價搶單,但台商在生產製造上較有效率,長期仍有優勢。」直言當下各項經濟數據雖不佳,但主因是國外經濟下滑,只要台灣繼續做代工,未來經濟不至於太差。

資訊恐慌症發作?
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快速補給→

iOS:https://goo.gl/rmIDdx
Android:https://goo.gl/XPe8Uj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