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回顧與展望!盤點 2015 十一項科技產業趨勢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很強的啦~

記者洪聖壹/專題報導

再過一天就即將邁入 2016,回顧 2015 科技大小事,究竟有哪些將會成為新年度趨勢,哪些則是逐漸走入沒落亟待轉型,請看接下來的整理報導。

※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

早在 2009 年,擴增實境技術(Augmented Reality,簡稱 AR)就已經不斷的被討論,2012 年,Google 就展示一款以擴增實境為主題的大型多人連線手機應用程式《Ingress》。到了 2015 年,微軟 Kinect 開發團隊,在 Build 2015 期間,端出了微軟公司旗下首款頭戴式裝置 Microsoft Holographic,擴增實境生態鏈的議題再度延燒,然而 2016 年的當紅炸子雞,將會是虛擬實境。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 VR),以現有的解決方案來說,是透過電腦運算技術,搭配頭戴式顯示器,來提供使用者一個全新的沉浸式體驗,該項技術在 2014 受到全球遊戲開發商重視,E3 2014 期間更出現多款不同的頭戴式裝置解決方案TGS 2014 期間包括三星、索尼、Oculus 都有了新的解決方案,然而 VR 應用到了 2015 年才算真正所有進展。

虛擬實境在 2015 年當中,硬體設備已經準備好迎戰下一紀元的視覺體驗,當中包括 intel SKYLAKE 處理器、高通最近發表的 Snapdragon 820 處理器、nVIDIA 除了 GPU 的演進,這兩年積極與合作商推出各項 VR 解決方案,甚至於年末開放 NVIDIA Iray,而 AMD 也強攻 VR 領域推出 LiquidVR,兩家公司將於 2016 針對 Arctic Islands 跟 Pascal 等新一代 GPU 上,強化遊戲體驗,相信也將針對 VR 領域有所著墨。

以現有的解決方案來說,要看 VR 內容,除了透過手機搭配 VR 眼鏡來演繹 3D 視覺空間之外,更高一階的,還是居家應用這塊,使用者必須要有一組電腦主機、一套頭戴式裝置,利用電腦技術模擬出一個立體、高擬真的3D空間,讓使用者可以進行有如進入實境一般的感受,在這當中,即將於今年上市的 HTC Vive 、Oculus Rift、Sony PS VR 等裝置,都是全球備受關注的沉浸式 VR 設備,當中尤以 HTC Vive 發展層面最廣。

調研機構 TrendForce 指出,2020 年全球虛擬實境市場規模將達到 700 億美元以上。虛擬實境牽涉的層面包括醫療、看護、設計、建築、消費、電子、教育、電腦相關應用等產業發展,2015 年各家大廠皆已經完成初步的布局,Google、Facebook 也積極搶進、傳聞 Apple 也將打造 VR 生態鏈,YouTube 也將規劃 VR 影音平台,在內容應用方面,遊戲產業發展最為迅速,新創遊戲公司可望在五年內迅速崛起成為大型企業。

預期在 2016 年,更多的 VR 拍攝設備將更為普及,VR 會從各界質疑轉而轉向積極搶進,整體市場規模將會擴大成為新興產業,很明顯的,宏達電在硬體開發上已經取得先機,不過由於雲端運算、多媒體串流、終端設備效能與續航力等種種問題尚未解決的前提下,真正要達到「mobile VR」的完美願景,可能遙遙無期,在虛擬實境發展過程當中,倘若消費者心理建設等相關配套還未建立、政府態度未見明朗,虛擬實境應用要真正普及,尚有一段路。

※擬真視覺:

IFA 2012 期間,Panasonic 展出 145 吋巨型 8K PDP 高畫質電視,2014 年 8K 解析度的顯示器已經被應用在商用場合,2015 年,市場上隨處可見各種品牌、各種尺寸的 4K 電視,而在高階4K曲面電視的推出之後,一般平面電視產品在市場上逐漸普及化,一般家庭從傳統電視升級到液晶電視的情形,在各國之間將隨處可見,4K 電視的產品戰火將持續延燒到 2016。

2015 年 4K 拍攝設備從手機、相機到高階攝影機都有,4K 高速儲存設備也將逐漸普及,4K 數位內容發展呈現爆炸性成長,預期在 2016 年,全球數位電視內容頻道將走向 HD 化,甚至出現 2K 的影片內容,傳聞網路影音平台包括 YouTube、Netflix 等也計畫從 1440P 的影片朝向 4K 領域邁進。換句話說,2016 可以預期的,將會是擬真視覺的發展年。

※5G網路:

2015 上半年,5G 網路的規範處於一個混沌未明的階段,業界預期可能到 2018 年才會開花結果。因此全球各家大廠對於 5G 的想法還停留在觀望與跟進的階段,也讓這個喊了超過兩年的 5G 行動通訊,始終沒有突破性的發展。

然而誠如先前報導,intel 在 IDF 2015 期間大聲疾呼推動 5G 建設的必要性,高通更早在 MWC 2015 期間揭示 5G 相關應用,聯發科也宣誓加碼投入 5G 的開發,中國華為、南韓三星也已經在 5G 行動通訊等相關技術上建模,中華電信也宣布參與第五代行動通訊(5G)標準聯盟,近期成功加入NGMN聯盟(次世代行動網路聯盟,積極投入建置5G技術標準,美國電信商 Verizon 則是宣布投入 5G 網路的測試,率先宣布最快 2017 年邁入商轉,日本電信商 NTT DoCoMo 也與 Alcatel-Lucent、Ericsson、Fujitsu、Nokia、NEC 和 Samsung 等歐美日韓六家廠商結盟,希望在 4G 的基礎之上,建置更快速的網路標準,換言之,不管半導體、電信商,還是OEM商都已經為5G行動通訊做好準備。

另一方面,在近期展開的 2015 中國通信產業大會上,工信部通信發展司透露,2016 年將廣泛調動運營設備晶片產業上下游的積極性,用產學研各方面力量全面啟動 5G 技術研發試驗。在這當中,傳聞鴻海集團針對 5G 應用上,建立規模約 200 人的「鴻通韜略」團隊,要在 5 年內砸下 40 億元,投入 5G 技術與專利上的開發。換言之,5G 通訊產業發展,這次亞洲將從中取得先機。

※機器人&人工智慧:

2015 可說是機器學習技術爆炸性成長的一年,連同 AI 人工智慧也有顯著的發展,機器人博覽會的試作產品越來越精緻,機器人實作在全球各地舉辦的創客大會當中都有相對應的機器人產品推出,機器手臂已經可以做出更靈巧的動作,在中國地區,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以年均 58.9% 增長。

佔有全世界 40% 機器人的日本地區,2009 年,日本產業技術研究所(AIST)開發出上半身可以移動的 HRP-4C機器人,今年推出由日本大阪大學機器人設計師黑浩教授開發的仿生機器人 Geminoid F 以居家看護功能為出發,臉部可以做出 65 種表情,則是引發全球媒體討論。同時間,越南機器人公司 TOSY 則開發出會打乒乓球的機器人。相當知名的機器人 Pepper,則是由鴻海代工,日本電信商軟體銀行(Softbank)與法國公司Aldebaran Robotics 共同研發,是全世界第一隻量產,可以買回家的機器人。

愛立信消費者行為研究總監 Michael Bjorn 日前受訪時指出,消費者對於人工智慧與虛擬實境的互動方式,以及網際網路內嵌於家中牆壁,或甚至運用在人體的感知應用,都產生強烈的興趣,意謂各種因應相關新型態消費性產品的解決方案即將興起,人工智慧的發展使得未來螢幕不一定是最主要的溝通介面,諸如語音、指紋辨識也都是可行的介面應用方式。

據了解,日本已經從製造、醫療教育、農業產品、基礎設施建設與災害應對等四個領域提出機器人發展目標,要在 2020 年在製造業領域的應用翻倍,非製造業領域的應用市場成長 20 倍。以未來趨勢來看,服務機器人的銷量跟產品,將會遠遠超過工業機器人,專家預估,2050 年,機器人可以跟一般人進行體育比賽,義大利分析師認為,機器人對這世界的影響,將會遠遠超過網際網路。

※物聯網

物聯網應用在 2005 年,國際電信聯盟所發布的《ITU網際網路報告2005:物聯網》當中揭示「物聯網」願景,2014 年間 Apple 登高一呼號召 HomeKit 物聯網陣營,Google 也有所謂的 Nest 陣營,另外一方還有以 Qualcomm 為主的 AllSeen 聯盟,微軟公司也開始針對Microsoft Azure雲端平台提出相對應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同一時間英特爾公司也已經在工商業界推出各項物聯網解決方案,在 IFA 2014 期間,包括三星、LG、Miele、BOSCH,中國 Haier 等各家業者都已經有各自的聯網家電,2014 年可以說是物聯網真正動起來的新紀元。

為免物聯網市場發展進入戰國時代,CES 2015 期間,三星CEO BK Yoon 向全球揭示的物聯網願景,很明確的提出「物聯網非單一企業可成」、「將打破世界現有的遊戲規則」等想法;在 Build 2015 期間,微軟也開始動起來,進一步宣布釋出Windows 10 IoT Core Insider Preview版本,在Google I/O 2015 期間,Google 公司終於發表基於 Android 架構的物聯網系統平台「Brillo」,IDF 2015 期間,英特爾釋出物聯網工具套件與大數據應用策略,換句話說,到了 2015 年間,全球物聯網設備呈現爆炸性成長。

在台灣方面,華碩、宏碁不約而同在 Computex 2015 期間分別展示智慧家庭以及立基於雲端平台的物聯、車聯應用,台灣在政府相關單位促成之下,也正式啟用「工業4.0」,從智慧城市、智慧建築到智慧家庭,全面「動起來」;另一方面,南韓三星電子更在台北內湖打造一間號稱是「地表最聰明的房子」,透過 Smart things 物聯網平台,串聯智慧門鎖、無線音箱、智慧燈炮、WiFi 洗衣機、智慧顯示器、連網鏡頭、睡眠偵測器等產品,提供教育、時尚、居家、運動、會議等各領域的物聯網相關應用展示,從中也可看出行動支付、居家支付將會帶動線上電商服務與外送等領域的爆炸性成長,整套解決方案已經遠勝於台灣的任何一個高呼物聯網口號的企業。

物聯網在 2016 年,可望將延續 2015 年的力道,在Apple、Google 、英特爾、微軟、高通等各家公司所建置的物聯、車聯網平台建置下,偕同雲端平台、連網技術、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語音控制、體感/溫感技術等各層面的應用成長,相信市場上將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無人汽車與車聯網:

2015 年,無人車始終是廣告全球媒體關注的議題,因為它們已經用各種不同形式、在各種大眾消費場合「試營運」,以今年 Google 、賓士和特斯拉的發展狀況來說,無人車確實已經可以上路,也確實可以降低車禍死亡人數,然而科技始終走在最前端,政府相關道安法令仍未健全。

相對於無人車,車聯網的發展更是行之有年,為了將iPhone功能整合至車載娛樂系統上,蘋果執行長Tim Cook宣布2015年有超過40款新車,搭載旗下 CarPlay 平台。而外傳 Google 除了 Android Auto 之外,還將發展立基於 Android 系統的車用系統 Automotive。

在行車安全法令方面,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一直與業者討論研擬車與車通訊,著眼的就是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的機率,車聯網的相關應用在近幾年包括 CES、MWC、IFA 以及包括 SEMA 在內的幾個國際級車展也都有釋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CES 2016 期間,nVIDIA 預告將除了遊戲與虛擬實境發展之外,也將單獨針對 Auto 的應用提出全新的應用內容。

中國地區針對「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目標當中,明確說明發展「網聯車」與「車聯網」將會是目前的重點,事實上也已經偕同台廠攜手合作,希望能確實趕上歐美車廠的進度,在車聯網市場當中佔有一席之地,今年台北車展期間,裕隆自創品牌納智捷汽車也已經宣示將會加速布局新能源車與車聯網科技,相信 2016 年,車聯網應用將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

※智慧型手機與智慧穿戴:

根據IDC所發佈的2015年第三季手機市場報告中指出,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3.55億支,較去年同期成長6.8%,為有史以來第二高,從 2015 年整體來看,各家手機大廠一方面積極推廣高階手機,一方面也向印度、印尼、巴西等新興市場推出中階、入門的智慧型手機,搶攻由 Google 、微軟所布局的「下個十億聯網用戶」商機。

在 2015 年隨著 Apple 導入 3D touch 技術到 iPhone 6s 系列,也讓高階智慧型手機搭配傳統觸控應用的開發有了新的方向跟契機。另外一方面,先進國家當中,智慧型手機市場雖然成長趨緩,然而隨著 Apple Watch 、Samsung Gear S2 與 Android Wear 陣營等新一代智慧手表的推出,加上行動支付領域的發展,也間接帶動了高階智慧型手機與行動支付的發展,透過智慧表相關應用服務帶動智慧型手機使用黏著度的應用,到了 2016 年將會越來越明顯。

此外,在全球各式開發者場合當中,其實隨處可見除了智慧手表形式以外的穿戴裝置正被開發中,好比說智慧手鐲、智慧項鍊、智慧戒指、智慧皮帶、智慧鞋、智慧看護衣等等產品的推出,這也意謂著穿戴式裝置市場還有相當龐大的發展空間,而這些裝置都必須要跟智慧型手機互相作動,進一步提供有效應用,相信也將持續為智慧型手機市場,甚至是在新興市場,為這些廠商開啟另外一片天。

※綠能:

2015 年最受矚目的一場會議,便是日前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第21屆氣候變遷會議(COP 21),當中的「巴黎氣候協議(Paris Agreement)」,首度獲得 187 個國家一致通過,當中最重要的共識,便是:「全球氣溫升幅需維持在比前工業時代高2°C以內,並以1.5°C為致力達成目標」,世界各國自 2020 年開始,須依據自訂之氣候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INDC),每五年進行檢討並更新強化目標,全球綠能源技術的開發、綠建築、綠能工具、綠化環境等議題再次受到高度重視,國際能源總署IEA甚至預估,至2030年,各國於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上的投資金額將高達16.5兆美元。素有「台版特斯拉」稱號的 Gogoro 智慧雙輪,胼手胝足的在台灣佈建綠能源網路,並於日前宣布開賣不到半年已售出將近 3,000 台,2015 年 12 月份更打破機車業景氣寒冬淺規則,創造 Gogoro 上市以來最高的銷售紀錄,2016 年也將積極向「外」開疆闢土;而在大陸除了各式電動機車,今年九月更發展出全球首款利用空氣動力產生能源的綠能巴士,綠能新創產業的發展將成為明日之星。

※資安:

在萬物連網、行動支付發展的時代當中,資安成為首要議題,在 2015 年,「指紋辨識」設備幾乎成為高階智慧型手機、平板的「標準配備」,虹膜辨識、臉部辨識也已經在電腦、機場等各種場合廣泛的被應用,而像是高通 Snapdragon 820 處理器、英特爾 Skylake 處理器,也全部都從晶片組當中導入資安防護技術。

此外,資安防護公司一方面與智慧型手機、電信商合作已經成為一大方向,像是趨勢科技今年與中華電、宏達電合作組成「C.H.T 行動資安特務聯盟」,三星、華碩、宏碁、明碁、技嘉、宏達電、小米與  Clean Master 合作,從系統底層做起,讓手機擁有資安防護的功能。

日前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針對物聯網設備的安全建議,指出在連線的過程中,有個許多未授權的存取與個人資料濫用等問題,為了保護個資,像是微軟Microsoft Azure Security Center 便整合了趨勢科技的 Deep Security,而華碩、三星也是針對個資問題,與資安防護公司進行合作。換句話說,資安防護公司在以往僅針對電腦相關產品銷售資安防護套件之外,已經搖身一變,成為行動、物聯網資安的要角。

※新創與集資:

誠如上述各點,未來的世界針對智慧應用、穿戴、VR應用、機器人、物聯網、車聯網、資安防護、綠能發展等各領域都有很大的新創需求,因此相較於以往,2015 年新創公司活躍度相當高,甚至透過 Kickstarter、Indiegogo 等集資網站募款的成功案例也越來愈多,突破以往白手起家、或者透過創投團隊、投資人才能有所發揮的窘境,也成為像是台灣、日本等投資環境相對歐美不那麼發達的在地開發者,得以透過網路的力量,迅速崛起,在 2016 年,相似的情形可望朝向更制度化、全面化的發展。

※電競與直播:

隨著行動網路與 WiFi 的發展,2015 年可以說是直播興起的元年,許多線上直播軟體像是Twitch、LiveHouse in、Streamup、YouTube、Facebook 紛紛提供更貼近消費者的直播體驗,除了名人以外,被廣泛應用的還是在電競領域,玩家可以透過直播平台,看到最新的比賽賽事,最喜歡的選手自主練習的情形,以Twitch為例,目前每月有1億個以上不重複的瀏覽人數,每個月有高達200億分鐘瀏覽時間,單一實況轉播最高同時在線可達210萬人,平均每人每月觀看時間來到106分鐘,商機之大,也讓市場上除了因網際網路興起的「部落客」,因社群網路興起的「臉書客」,到了今年,還有因為直播平台興起的「實況主」這個新興行業。

而近幾年來,電子競技產業受到世界各國高度重視,除了導入運動領域的競賽方式,在韓國透過政府的大力支援,電子競技產業被視為新興產業,連同帶動遊戲周邊、電腦廠商、周邊廠商等相關產業成長,在歐美地區也有許多廠商砸下重金偕同 CPL、CAL、SOC 等單位共同舉辦電競賽事,中國與台灣地區雖然受限於政府與社會的保守概念,多數還是廠商與電子競技隊伍自行完成所有賽事規劃,然而今年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台海兩岸的四所大學共同舉辦的電子競技交流,為大專電競的發展建立起一個模組,2016 年相似的合作情況可望更加頻繁,相信對於中國與台灣的電競發展會有很顯著的影響。

回顧 2015 年,台灣發生許多科技大事,在最新的科技趨勢當中,台灣廠商在每個領域都有跟世界強權一較高下的佼佼者,展望 2016 年,或許開發者自己應該要有多一些信心,在新創領域當中,加入國際觀,台灣在地用戶多給予台廠一些空間,相信將會讓台灣迅速與國際接軌,擠身世界強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