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科技運用到文物保存 解決文化資產的「三高」問題

▲修復中的大龍旗。(圖/文化部,下同。)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文資中心)串聯文保產、官、學、研各單位,舉辦首屆「挑戰與對策-2015年文化資產保存年會」並簽署三校(雲科大、南藝大及正修科大)學術合作備忘錄,展開雲林縣一般古物「北港飛龍團大龍旗」修復研究、史前館南科分館出土遺物續修、3D掃描建模應用於國定古蹟之預防保存。

洪部長表示,大龍旗的修復是為了留下當代的傳奇(旗)與再現風華;南科出土遺物的整飭則是為了追古映今、進而治本溯源;3D掃描建模更是著眼於古蹟未來的預防保存,並嘗試解決文化資產所面臨高齡化、高變異、高風險的「三高」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治時期昭和年間,被北港地區譽為「車倒三間店」的大型宗教織品文物「北港飛龍團大龍旗」,在歷經80年歲月後,亟待保存修復。大龍旗是兩面巨大的三角形旗幟,尺寸為535公分、454公分、斜邊673公分,在工藝上使用大量金屬繡線與立體刺繡,正面大龍圖樣是目前台灣刺繡文物當中造型最大的龍,而水族人物之紋飾表現出類似日本浮世繪的用色與圖案,可謂於台繡基礎加上日治時代特色。由於國內織品修復人才甚少,且目前大龍旗布面脆弱、金屬鏽線氧化脫落,所面臨的問題複雜。因此,雲林縣政府乃請文資中心進行修復及研究工作,研究團隊進行了染色實驗,目前已成功染出十分接近大龍旗所用布料老化之後的顏色,並且用來製作補片。同時並邀請美國織品修復專家來台進行交流協助。未來將邀請國內文化資產保存系所擴大交流合作,並培育本土的織品修復人才,期能讓大龍旗有朝一日再展風華。

▼文資保存中心工作人員進行修復作業。

木質蔗硤基座為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及其周遭特定區出土,並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隊協助於2008年運至文資中心進行保存維護。南科遺址出土的飽水木材,包含木質蔗硤基座及小型散件等31件,經文資中心進行科學檢測與保存加固處理,目前除木質蔗硤基座尚進行加固處理後清潔作業,其餘30件已完成加固作業。木質蔗硤基座送交文資中心時表面已有乾裂現象,局部裂縫有白色菌絲,木材表面佈滿鐵鏽及鹽析現象,研究人員針對木質蔗硤基進行穩定性處理,包括脫鹽、殺菌以及使用螯合劑去除鐵鏽;加固藥劑的選用除了以儀器進行材料分析、進行加固藥劑實驗,更邀請國外飽水木材專家進行國際合作交流,考量該批飽水木材後續將典藏於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分館作為考古研究和教育推廣之功能,因此選用對飽水木材外觀色澤影響最小,可逆性佳之糖醇法進行加固,並在飽水木材加固前、後使用3D掃描進行三維數位化紀錄,以利加固前後尺寸膨脹收縮率比對及後續監測。

文資中心曾於2011年協助進行馬祖亮島出土的新石器墓葬人骨3D掃描紀錄,避免了傳統考古使用翻模的方式容易造成重要文物的傷害。今年起並著手進行國定古蹟3D掃描工作。在掃描作業上,文資中心追求高精細度的掃描品質,50公尺內掃描的古蹟,誤差值在2公厘之內。這樣的精度追求,不僅可以取得建築物整體的精確尺寸,更可以充分保留內部構建的細節。因此,當未來需要進行管理維護或修復工作時,可以參考3D掃描的資料進行規劃,避免傳統測量或繪圖方式容易出現的誤差。更進一步,並可進行數位修復,使用3D掃描資料直接以機器手臂雕刻古蹟構件或裝飾品,或以3D列印機列印,可以直接置換原有構件或者用來翻模。必要時還可進行國定古蹟的結構監測,以確保安全。

文資中心目前展出「Code住文保密碼」特展,對於北港朝天宮門神彩繪保存修復、高雄市代天宮「雲山麗水」壁畫修復及脫鹽技術、台南市仔頭福隆宮「雲龍壁畫」彩繪修復等三宮案例,表達持續應用科學與技術於文資保存領域,且遵守「可逆性」與「真實性」的原則。

▼文化部長洪孟啟聆聽工作人員講解。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