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快要沒魚吃了! 這30年北海岸120種魚只剩30種

▲台灣未來可能會面臨海洋沒有野生魚的情況。(圖/示意圖/記者季相儒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身為海島國家,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不過,受到多年來,人類過度捕撈、汙染、氣候變化等影響,魚源快速枯竭。中央研究院團隊曾發表論文,指出北海岸的魚種每隔15年就減少一半,30年來已從120種銳減至20至30種,如此一來,台灣恐會提早面臨海中沒有野生魚的處境。

人類多年的過度捕撈及汙染環境,海洋生態已面臨嚴重枯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邵廣昭團隊曾發表論文,並刊登在國際頂尖科學期刊《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Data》中,他們從1987年起,每個月到核一、核二廠進水口,收集垃圾,再從中撿拾所有魚類標本,前後歷經30年時間、累積19年採樣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海岸30年來魚種減少四分之一。

研究指出,北海岸魚種從30年前的120種,銳減到現在的20至30種,平均每隔10至15年就減少一半,且魚種的組成也有改變,從過去具有經濟價值的烏魚、白帶魚,逐漸被刺河豚和臭肚魚取代;按照這個趨勢看來,再加上沒有相關海洋保育對策,「台灣可能會比聯合國預估的2048年更早面臨海中無野生魚的處境。」

研究中還提到,影響海洋生態的原因錯綜複雜,因此,有保育團體主張「預防原則」,即為先以保育為優先,包括少捕撈一些魚、不要破壞海岸或海洋天然棲地、杜絕污染,及防堵入侵種生物等等。

▲有專家擔心,台灣未來可能會變「無魚之島」。(圖/記者季相儒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