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直擊 PLUG AND PLAY:孕育新創公司的最佳環境

記者洪聖壹/美國舊金山報導

全球網路技術的提升,大數據時代來臨,物聯網、車聯網議題不斷的受到全球各界關注,新興產業也應運而生,《ETToday東森新聞雲》特別前往美國舊金山,探訪孕育新創團隊最有名的 PLUG AND PLAY,透過實地訪查,希望進一步讓讀者初步認識PLUG AND PLAY現今打造的創業環境,以及他們在投資過程中會留意什麼、最謹慎的是哪些公司、篩選機制又是什麼。

▲▼PLUG AND PLAY TechCenter 佔地超過 1,800 坪,從大門口進去,可以看到包括中華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國旗,代表著來自世界各國、超過數以百計的新創公司在這個中心『孵化』,並且加速成長中。(圖/記者洪聖壹攝)

CES 2016 期間,各界企業積極投入物聯網平台,三星、LG、索尼、華碩等打廠憑藉自家公司軟硬體整合實力,打造智慧家庭、智慧城市等物聯網相關應用,VR 跟 AR 與相關內容產業的發展,綠能產業在 2016 年也持續活躍,更可應證 2016 年處處是機會,新創公司百花齊放。這次實際探訪 PLUG AND PLAY,也確實看到許多案子正同時在執行。

據了解,PLUG AND PLAY 創辦人 Saeed Amidi 前期在伊朗從事瓶裝水、塑料、建材、地產等相關批發行業,後來全家移民到美國,90 年代,在舊金山擁有一塊土地,主要是提供給一些新興企業租賃使用,其中的 165 號,是當時最有名的地方,因為像是 Google、Paypal、羅技、Danger 等公司,都從這個 165 號開始,這也讓老闆想到要進行投資事業,於是從 1998 年成立第一家科技基金,像是當年的 PayPal、Google,就是第一輪投資人。

▲PLUG AND PLAY TechCenter創辦人 Saeed Amidi。(圖/記者洪聖壹攝)

現在的 PLUG AND PLAY 佔地已經超過 1800 坪,從大門口進去,就可以看到包括中華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國旗,意味著內部有著來自世界各國、超過數以百計的新創公司在這個中心『孵化』,並且『加速成長』。PLUG AND PLAY 稱之為『創業生態系統』,從企業創新、創業支撐、導師輔導制、社交活動、風險投資為出發,希望提供給創業者更實際的幫助。

在創業支持方面,PLUG AND PLAY 打造專屬辦公空間、企業諮詢、法律稅務資訊中心、資訊數據中心等等,幫助投資創業者能順利孵化。在社交活動方面,PLUG AND PLAY 會邀請世界 500 強的 CTO、投資負責人作為客座導師,平均每天舉辦 3-4 場講座,透過輔導機制提供新創經驗傳承,提供企業資源的協助,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創業者認識對的人。

▲▼PLUG AND PLAY 為所有新創公司打造專屬辦公空間,同時提供企業諮詢、法律稅務資訊中心、資訊數據中心等等服務,藉此幫助投資創業者能順利「孵化」 。(圖/記者洪聖壹攝)

▲▼相較於 Google、Facebook、Apple 等公司,PLUG AND PLAY 空間並不寬敞,但是不管是數據中心、會議室、攝影棚、戶外休息的地方,也都還是應有盡有 。(圖/記者洪聖壹攝)

隨著來自全球的創業需求劇增,PLUG AND PLAY 內部也已經建立起相對應的『加速器模組』,主要提供物聯網、互聯網金融、健康醫療、材料包裝、媒體移動、零售、旅遊住宿、雲服務等八個類別開放申請,為了創造共贏、提供更完善的資源,另一方面也分散投資風險,PLUG AND PLAY 合作夥伴橫跨全球 24 個國家的在地企業機構,以及超過 50 所大學,另外還有風投公司。

PLUG AND PLAY 在 2014 年被評定為矽谷最活躍的投資企業,以目前來說,他們每次開放 1,000 個相關新創業者申請當中,初篩入圍的大約有 300 多家,然後進入甄選階段大約只會剩下 40 多家,最後入孵的業者可能就會只有 20-30 多家。也就是說,目前在 PLUG AND PLAY 申請基金的新創團隊,最後真正入孵的機率,大約僅有 2%,而且在 A 輪之前的投資基金不會超過 50 萬美元。

根據PLUG AND PLAY 所說,篩選階段主要是會去觀察這間公司的創業團隊成員、技術跟背景。以目前來說,他們對於純媒體、純電商領域的投資案例最少,尤其是電商領域的投資是比較謹慎、投資偏好技術能力比較強的公司,而這次 CES 期間,他們主要著重的是硬體跟物聯網領域的新創業者,至於詳細的細節並沒有多做說明。

PLUG AND PLAY 認為幫助創業企業最重要的不是給他們錢,因為有錢的話,沒有戰略市場,很快就會燒光,最重要的是怎麼打開市場、獲取客戶、協助自身盈利,這才是最有效的幫助,這也是PLUG AND PLAY 目前致力於建立各種加速器的原因之一。根據 PLUG AND PLAY 統計,從 2006 年開始,加速的創業公司超過 2,000 家,在總部入住的創業公司超過 300-400 家,每年初審的創業公司就超過 8,000 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