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看到自然!農委會提6點力證 太平島是「島」不是「礁」

▲透過歷史、地理、自然環境等,農委會力證太平島絕對是「島」而非「礁」。(圖/翻拍自外交部)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近年來由於中國不斷擴張在南海勢力,再次掀起南沙太平島的主權爭議,菲律賓甚至在第二階段的南海仲裁中,主張太平島是「岩礁」而非「島嶼」,不得享有超過12海里的海洋權利。對此,行政院及外交部已多次發表聲明強調,無論從歷史、地理或國際法,面積0.51平方公里、南沙群島中最大自然生成島的太平島,絕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島嶼的定義,「中華民國對太平島享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賦領海、鄰接區、專屬經濟海域和大陸礁層之完整權利。」

我國在太平島上派駐海巡署官兵駐守,島上人員日常飲食、食用水等,皆可自給自足,也在島上種植蔬果、豢養家禽等,都充分顯示太平島本身的自然條件,確實能夠維持人類居住和基本的經濟生活。農委會日前也發新聞稿聲明,從歷史、自然環境、專家調查等各面向分析,強調太平島絕對是一座「島」。

國內外專家學者登島調查太平島為島嶼之事實

為了以科學方法論證太平島確為島嶼之事實,農委會於日前邀請國內水質、土壤、植被、法政等專家學者組成調查團,實地勘查島上自然及農業生產環境。並會同國外學者、專家,登上太平島訪查島上水井、天然植被、農場、觀音堂及住民遺址,並參觀太平島的太陽能光電設施、燈塔、碼頭、通信設備、南沙醫院等設備。

島上水源可供飲用 比澎湖本島地下水質更佳

在水文水質調查部分,目前太平島上可供抽用地下水之水井共計4口,經過採樣檢測分析結果顯示,其中一口井地下水水溫約為28℃,導電度為838μmho/cm ,總溶解性固體為418mg/L,根據以上數據判斷島上水源為淡水,可以供人飲用,甚至比澎湖本島的地下水質更好。

土壤自然化育而成 可供原生植物及農作物生長

在土壤資源調查部分,包括草生地區、椰子樹生長區、種菜區、海岸林區與灌木區等5區,採樣分析結果顯示,島上土壤是自然化育而成,可供原生植物生長及農作物生產使用。

天然資源豐富 物種多達 106 種

在植被調查及土地利用部分,島上原生的天然植被茂盛,原始海岸森林鬰閉良好,且林下可見蕨類植物長葉腎蕨生長,顯示森林環境穩定能有效涵養水源、截留森林蒸散及補充土壤腐植質。

野生的椰子、木瓜及芭蕉散布全島各處,全年均可收成,可構成維持人類居住及經濟生活之要件。經文獻及本次調查結果,島上植物以熱帶海岸漂流林為主,共紀錄46科106種陸域植物。島上更有胸高直徑超過100公分以上之樹木超過百株,樹齡多在100至150年間;其中,島上最大的一顆原生樹蓮葉桐,高達4、5層樓,樹圍達到907公分。

其他野生作物有椰子、木瓜及芭蕉樹等,風味絕佳,果香濃蘊。且駐守人員善加利用島上各種資源,種植玉米、地瓜等主食作物及秋葵、南瓜、絲瓜、苦瓜、高麗菜等10餘種蔬果作物,生長狀況良好。島上更豢養飼養警衛犬、食用羊、食用雞等。

觀音堂提供駐島官兵精神寄託 墓碑證實先民活動遺跡

在人文史蹟方面,島上有從臺灣分火引進的觀音堂,是駐島人員精神上的重要寄託。觀音堂附近,除了有清代古墓外,更有日本將「新南群島」(即南沙群島之部分島嶼)納入台灣總督府管轄的紀念碑,以及我國收復南沙太平島時所立的「太平艦到此」紀念碑。上述事證皆顯示,太平島上早有人類活動,是該島足以維持人類居住之又一有力證據。

登島學者一致同意太平島絕對是「島嶼」

另外,登島學者一治認同政府歷年和平經略南海的成果,同時也深入瞭解太平島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關於「島嶼」之要件,足以維持人類居住及其自身經濟生活。太平島有水質甚為良好的淡水、可供栽種可食用之作物的土壤、能供豢養羊群食用等;島上亦有顧及駐守人員的信仰需求的觀音堂,現存的住民遺址也展現歷代住民在該島活動的痕跡。上述種種事證,使我國內學者一致同意太平島絕對是「島嶼(island)」,而非菲律賓方面所稱之「岩礁(rock)」。

農委會強調,政府堅決捍衛太平島為島嶼的事實,任何企圖對此加以否定之主張,都無法減損太平島之島嶼地位,以及完全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島嶼的定義,所享有的海洋權利。農委會呼籲,各當事方欲緩解南海當前緊張局勢,仍應參考我國政府提出之「南海和平倡議」,以「主權不能分割、資源可以共享」為原則,循和平協商化解爭議,共同將南海轉化為「和平及合作之海」。

►►更多政治影音、報導,請鎖定【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
Android:https://goo.gl/MRNy3P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