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科學家公報》主席克勞斯宣布,「末日之鐘」時間不變,仍然是11點57分。(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原子科學家公告》(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組織在華府當地時間26日中午宣佈,標誌人類遭受毀滅威脅程度的「末日之鐘」(Doomsday Clock)時間維持不變,仍然是11點57分。
不變的理由
儘管當前全球面臨著北韓核子威脅、氣候變遷等問題,但《原子科學家公告》仍然宣佈,「末日之鐘」的時間跟去年相比並無變化,原因是美、伊雙方就伊朗核子 問題達成協議、各國亦已就遏止氣候變化達成巴黎協定。
《原子科學家公告》說:「世界局勢充滿毀滅陰影,但仍有進展給持續的灰暗帶來些許光亮」。自從2015年1月以來,「末日之鐘」的時間一直停留在距離午夜3分鐘的位置。
左搖右擺
《原子科學家公告》於1945年創立,發起者是一群曾參與研發世上第一枚原子彈的美國科學家,該雜誌的宗旨在於反對使用核武器。 1947年,當冷戰的陰影逐漸籠罩世界,《原子科學家公告》宣佈設置一座象徵性的「末日之鐘」,並且將時間撥到11:53分,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威脅的程度:指針越接近午夜零時,人類因核戰爆發而毀滅的可能性就越大。
隨著美蘇對立的升級與緩解,《原子科學家公報》的科學家也不定期的 調整指針的位置。1953年,由於美蘇美兩國先後試爆氫彈,科學家們將指針推進到11:58分,這也是指針最接近午夜零點的一次。 到了冷戰結束後的1991年,科學家們仿佛看到了人類願意「告別武器」的希望,將指針定於11:43分,這是人類距離核毀滅最為遙遠的時刻。
冷戰結束後,特別是自2007年起,科學家們更多次將氣候變遷因素納入他們的考量之中。如今的「末日之鐘」反映了科學家對核威脅、氣候變化、生化技術和其他新興科技領域的動態綜合評估後的結果。
「末日之鐘」最近一次調整是在2015年1月22日,指針被撥快兩分鐘至11:57分,是冷戰後最接近零點的時刻。在隨後發表的聲明中,《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將氣候變化、核武器的現代化與巨大的核武庫視為「威脅人類存續的不可忽略因素」。
誰來定時?
決定「末日之鐘」的時間,以至於「決定」人類命運的科學家究竟是誰? 根據《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的聲明,其下屬的科學與安全委員會負責每年決定時鐘的指標,其成員每年會面兩次,討論世界形勢和科技領域的發展是否影響指標的走時。
值得注意的是,該委員會在決策時需諮詢《原子科學家公報》的贊助者委員會。不要小看這一名頭看似不大的委員會,其中竟有1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不少退休政客、知名學者與記者。英國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就是其中一員。他曾於2007年出席了當年的時間調整儀式,並用語音合成器發表致辭。
然而有網友認為,調整時鐘的人幾乎全是美國科學家,因此結果必然帶有美國人對世界形勢的偏見,也不能反映諸如經濟形勢變化等非科學因素的影響。相關報導請看這裡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