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興感性的林強挑戰了向來強調精準理性的鄭宗龍。(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顏賽芬/台北報導
以《刺客聶隱娘》獲得坎城影展肯定的林強這次擔任雲門2《十三聲》的音樂製作,與藝術總監、編舞家鄭宗龍30日在三創數位生活園區展開對談,由《ETtoday東森新聞雲》獨家線上直播。在創作過程中,兩人分開創作,當林強交出音樂時,竟和宗龍的舞意外地契合。
鄭宗龍說,「剛開始我在等,想說怎麼音樂還沒來,後來我就不等了,自己編我的,後來強哥的音樂來了,奇怪了,很合,改都不用改。連轉折的地方都一樣。」嚴格來說,這次是兩人「第二次」合作,鄭宗龍15歲第一次編舞,用的就是林強的〈春風少年兄〉。
雖然創作的成果心有靈犀,兩人創作的方式卻是天差地別。鄭宗龍的創作向來「理性」,他說,「我常常在算,整天在筆記本上面算拍子。」雲門文教基金會執行總監葉芠芠在對談現場也說,「宗龍的舞蹈動作跟音樂的搭配是非常精準的。」
▼多次和名導演合作電影配樂獲得好評,林強卻謙虛的說,「我的身體只是這些精神的通道而已。」(圖/記者李毓康攝)
而林強則是感性地消化素材,「我做音樂都不太用理性的方式,不去管技巧,而是把之前跟宗龍吃飯、喝咖啡、聊天的過程內化,我們有想表達的東西,只是透過我的身體把它傳達出來。」
林強說,「創作中,有很多有形跟無形的元素。我們文化創作者在取材的時候,可能會覺得這個元素拿來用沒關係,但是對這些人來說,這是當下他生命裡很神聖的東西。」例如《十三聲》中有一段唱咒舞,他就建議鄭宗龍回到文化的源頭,去廟裡擲筊,鄭宗龍說,「當時手上拿著紅色半圓形的筊,手心都是汗,差點滑下來。」結果擲出三個聖筊,林強笑說,「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林強挑戰了鄭宗龍的理性,讓這個嚴謹的後輩體驗到截然不同的創作過程。他舉了楊英風與朱銘師徒當例子,「楊英風跟朱銘說要忘記之前會的所有一切,這對一個人來說衝擊很大。熟悉的領域是一個繭,很多人在裡面覺得很安全,還有會有人崇拜他們,沒有突破不想出來,可能變成作繭自縛,死在繭裡。但是朱銘突破了。」破繭之後就創作出「太極系列」,林強笑著期許鄭宗龍也能破繭起飛。
想了解更多《十三聲》創作理念可以到《ETtoday東森新聞雲》獨家轉播網址觀看完整片段(點我觀看)。《十三聲》為兩廳院TIFA藝術節鉅獻,今年3月11日起將在國家戲劇院演出,並從台北出發,再到台中、嘉義、高雄等地巡迴演出。
▼《十三聲》特地選在剝皮寮舉辦宣告記者會。(圖/李佳曄攝影,雲門2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