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在各階段孕期都是茲卡病毒的高危險群。目前巴西出現的嬰兒小腦症與茲卡病毒的關聯尚待釐清。(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茲卡病毒在巴西的疫情截至1月中旬已累積逾4千例,台大公衛學院提供防疫資訊表示,病毒之所以在南美洲大爆發的原因在於部分感染者為「不顯性症狀」,因此無自覺被感染,臨床上也僅有20%感染者出現症狀。
台大公衛學院病毒傳染病研究室所提供的簡報表示,茲卡病毒患者常見症狀為低溫發燒、肌肉骨骼痠痛、結膜炎等與登革熱、屈公病類似症狀。主要透過「埃及斑蚊」傳播,只要環境有利於斑蚊孳生,人口密度高,增加傳播機率,特別是孕婦在懷孕任何期別都屬高危險族群。
茲卡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為斑蚊叮咬,其次透過輸血、性傳播,都有可能致病。少數傳播途徑還包括母子垂直感染,因而巴西於2015年至2016年初新生兒小頭畸形發生率較往年增加,更令人擔心為病毒所致,但目前小頭症與茲卡病毒的關聯性尚待釐清。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