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亮/「議長中立化」註定自討沒趣

2016年02月8日 01:30

新任立法院長蘇嘉全。(圖/記者周宸亘攝)

文/郭正亮

新國會開議,改革氣氛高漲,但媒體焦點卻放在「議長中立化」這個似是而非的虛假議題,早晚註定要自討沒趣。

為了凸顯「議長中立化」,蘇嘉全、蔡其昌當選立法院正副院長,隨即辭去民進黨黨職,宣佈未來不參加政黨活動。問題是,蘇蔡兩人的權力基礎並未脫離民進黨,正副院長選舉仍需民進黨力挺,蘇是民進黨不分區,蔡四年後仍需回台中參加民進黨初選,權力來源既然還要依賴民進黨,如何可能「中立化」?

畢竟,先進民主國家大多實事求是,並未吹捧所謂「議長中立化」,真正落實的國家只有英國。英國為了落實「議長中立化」,各黨在議長選區採取禮讓不提名,保障議長可以不依賴政黨贏得連任,直到議長卸任為止。換句話說,只要做不到「權力來源中立化」,「議長中立化」最後必然產生變質或流於空談。

以美國為例,眾議院議長仍是黨內第一號人物,多數黨領袖則是黨內第二號人物,並不認為「議長中立化」是國會運作關鍵。另以日本為例,1977年也曾有人有樣學樣,大力鼓吹「議長中立化」,問題是始終無法保證議長的權力來源中立化,議長選舉仍需執政黨輔選,議長轉任內閣仍需執政黨安排,議長爭取連任仍需通過執政黨初選,大選仍需和在野黨競爭,搞到最後只好偃旗息鼓,「議長中立化」話題早已不再流行。

▲第九屆立法院長蘇嘉全、副院長蔡其昌宣誓就職。(圖/記者季相儒攝)

事實上,即使台灣過去沒有所謂「議長中立化」,王金平院長並未辭去黨職或退出國民黨活動,但王金平主持國會議事並未一面倒向國民黨,始終以和為貴,希望安排更多朝野協商。換句話說,有沒有「議長中立化」,並非議事能否公正的關鍵,更多取決於議長本人的民主素養和協調精神。以美國為例,儘管眾議院議長仍是多數黨的第一號人物,但很少傳出議長主持議事不公,或議長故意偏袒多數黨的霸凌作為。日本儘管難以落實「議長中立化」,但眾議院議事也從未成為各黨民主問政的障礙。

反觀台灣,無緣無故把「議長中立化」上綱為國會改革的最大關鍵,反將使正副院長綁手綁腳,自我限縮與府院和黨團的必要接觸,很可能導致情報不足和權力架空的雙重困境。

以蘇嘉全院長為例,1997年早已離開立法院,時隔18年重回立院,對國會議事和人脈的掌握,遠不如連任23年立委的黨團總召柯建銘。但在「議長中立化」的限制下,未來蘇院長不但不能參加民進黨中常會,也不能參加民進黨立院黨團會議,形同不能站到第一線了解國會實況和個別立委需求

如此「先天不良」,不如柯總召了解國會,加上「後天失調」,被迫退出各種政黨活動,久而久之,蘇院長對國會情報的掌握功力,以及對個別委員的運作能耐,恐怕會落後柯總召越來越遠。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
Android:https://goo.gl/MRNy3P

●作者郭正亮,前立法委員,目前為專欄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