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上圖/取自新華網)在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題為《繁榮的中國造福世界》。他說,全球經濟2016年開局不利,但中國經濟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全球經濟結構改革刻不容緩,而中國已成為改革的先鋒,理應得到國際社會的喝彩和支持。
全文譯文如下:
全球經濟2016年開局不利:股市持續下行,新興市場貨幣動蕩,油價跌至10年新低。令人遺憾的是,中國常常毫無理由地被當作此輪全球市場動蕩的「替罪羊」。
瞭解市場動蕩背後的事實十分重要,四個方面值得關注。
首先,中國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8.7%,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而同期全球經濟平均增速僅2%。2015年,中國GDP增速為6.9%,依舊是全球經濟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25%。中國的中產階級規模迅速擴大,他們成為消費的動力。根據瑞士信貸最新《全球財富報告》,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已達1.09億,超過美國的9200萬人。波士頓諮詢公司新近研究顯示,中國私人財富總量在亞洲居首,在全球位列第二,僅次於美國。面對不斷增長的需求,很多外國公司都在謀劃擴大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不久前,星巴克集團宣布未來5年將在中國新設2500家分店,平均每年增加500家。
第二,一些人對中國股市波動表示擔憂。當然,股指在今年一月下降20%,引發擔憂可以理解,中國股市管理也確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的空間。但從長期看,去年8月以來的中國股市動蕩並不會對中國實體經濟造成損害。中國股市尚處於發展過程中,市值僅占GDP的30%,遠低於美國的100%。中國股市動向並不完全反映實體經濟或公司業績,瞭解這一點很重要。
近期,媒體也很關注人民幣貶值。不少報導認為,中國政府試圖通過人民幣貶值來刺激出口。這是錯誤的。人民幣貶值受到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影響,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政府去年啓動了新一輪匯率機制改革,旨在根據國際標準建立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更具彈性的匯率機制,從而讓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發揮决定性作用,這與刺激出口無關。改革已見成效。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出現快速升值,對一籃子貨幣匯率走高,表明人民幣已進入有升有降的雙向波動軌道。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去年11月在《華盛頓郵報》刊文稱,一方面要求中國推進金融自由化改革,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另一方面又期待人民幣持續升值,這不符合邏輯。
第三,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依然旺盛。2015年1月至11月,中國進口糧食1.12億噸,比2014年多27.3%。中國是美國農産品的主要買家,進口了美國25%的大豆和40%的棉花。2015年全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增加8.8%。國際油價走低主要源於傳統石油供給國與新興葉岩油生產國為爭奪國際市場份額競相提高石油產量。對伊朗石油出口解除制裁也進一步加劇了油價下行壓力。
最後,結構改革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更為光明的前景,為全球經濟提供更多機會。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對防止全球經濟深度衰退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和結構失衡,成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之一。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决定實施結構改革,重點發展創新驅動型和消費驅動型經濟,並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五大發展理念。
當然,結構改革絕非易事,甚至伴隨各種風險,但中國領導人决心將改革進行到底。全球經濟結構改革刻不容緩,而事實上中國已成為改革的先鋒,理應得到國際社會的喝彩和支持。
一個繁榮的中國使世界受益。作為今年二十國集團主席國,中國將與其他國家一道,彙集全球智慧,加強國際經濟合作,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兩國將在此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