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在華府智庫演說全文:中國沒有當救世主的衝動

大陸中心/台北報導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美期間,就制裁朝鮮與美國達成協議,另外也在華盛頓「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以中文發表演說,題為「發展中的中國和中國的外交」。微信公眾號世界推出王毅演講的全文,以下全文轉載:

發展中的中國和中國外交 2016年2月25日

很高興有機會與各位專家學者進行交流。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發展中的中國和中國外交」。

中國最大的發展變化就是改革開放以來保持了30多年的兩位數增長,在世界上創造了「中國奇跡」。我們不僅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讓6億多人口成功脫貧,成為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最佳實踐。

同時我們非常清醒地意識到,以往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持續。無論是從中國人民的長遠利益出發,還是從世界的可持續發展考慮,都必須轉變我們的發展模式。所以中國毅然決然地做出了決定,那就是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結構性改革,走出一條節能、環保、綠色、循環和可持續的發展新路。

我要告訴各位的是,我們已經取得了明顯進展。去年,中國第三產業的比重已經超過了50%,環境污染正在得到有效管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快速上升,去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66%。也就是說,在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當中,消費第一次成為最重要的動力。這是一個健康和可持續的變化趨勢。當然,由於我們不再依靠大規模投資,經濟增長速度有所下降。但儘管如此,我們去年仍然在10萬億美元的巨大基數上實現了6.9%的中高速增長,這其中增長的每個百分點都相當於10年前的2.6個百分點。中國,仍是全球最重要的發展引擎。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確實面臨一些下行壓力,這與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因為中國已是一個高度開放的經濟體。我們聽到了一些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但我要非常明確地告訴各位,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中國改革的步伐不會停止。

改革和開放是中國實現經濟發展奇跡的兩大重要法寶,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基本國策。繼續改革,繼續開放,是中國全黨全國的共識。中國經濟將會在更加健康、更有效率的基礎上保持長時期的中高速增長,並邁向中高端水平。

這個自信來自於何處?我並不是經濟專家,我在這裡只想告訴大家中國經濟具有的三個重要優勢和潛力。

第一個優勢是中國的巨大市場潛力。昨天在美國國會,有幾個議員對我說,美方對同中國的貿易不平衡特別重視,我們買了中國太多的東西,中國買得太少。我告訴他們,不要著急,情況一定會變化,因為中國擁有13億人口,也就是說中國的市場規模是美國的四倍。中國正在從潛在的市場快速成長為現實的市場,這個市場一旦成熟,肯定會從美國和全世界買更多的東西,到那時,就可能變成中國對美國的巨大逆差了。當然,美國需要向中國提供更加物美價廉的商品。

第二個優勢是中國城鎮化的發展。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水平一般在80%以上。但中國目前的城鎮化,如果按照戶籍人口計算還不到40%。也就是說,我們還有巨大的空間和潛力,還有巨大的城鎮化需求有待開發。這裡面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第三個優勢是服務業的擴張。發達國家服務業占經濟結構比例一般70%以上。而中國的第三產業才剛剛邁過50%的門檻。也就是說這方面我們也仍然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和空間。

中國自身的發展一定會持續下去,同時也一定會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機遇。中國和美國一定會成為長期穩定的經貿合作夥伴。

接下來,我說說中國的外交。外交是內政的延伸。我們已經制定了「兩個百年」的奮鬥目標,要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的外交就是要為這個最大的內政來服務,就是要為中國實現發展目標提供更加穩定、良好、友善的外部環境,就是要為助力這個目標的實現營造和開創更多外部資源。

大家對中國外交這幾年的進展印象深刻,甚至是刮目相看。近三年來,習近平主席就如何在繼承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中國外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和新理念。中國外交正在更加積極地維護正當的國家利益,更加積極地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也更加積極地同世界各國,當然包括美國發展互利共贏的國家關係。

中國外交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主要會做什麼?我的說明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中國外交要承擔起五項重要使命。

第一項使命,是中國外交要使更多國家和民眾瞭解並理解中國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中國是國際社會的成員,我們希望更多、更深入地融入國際社會。同時,我們必須堅持自己選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因為,這個選擇完全適合中國國情,完全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中國社會各界最廣泛的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簡要地講,其特徵就是在盡可能調動億萬人民奮發有為、競相發展積極性的基礎上,堅持共同富裕的目標。也就是說,每一個中國人,無論身在城市還是農村,無論處在順境還是暫時處在逆境,無論有什麼樣的社會背景和家庭出身,都可以對自己的前途懷有憧憬,抱有希望,都可以通過自身的打拼實現自己的夢想。正因為如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道路得到了最廣泛人民大眾的強有力支持。

同時我們看到,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一個發展很不平衡、地區差異很大的國度,要實現現代化,我們必須有一支中堅力量,一支有理想、敢擔當、能奉獻的中堅政治力量。這支中堅力量就是8600萬成員的中國共產黨。8600萬中共黨員,如果人人都按照黨章要求,擔當各條戰線的先鋒,那麼,任何難題都難不倒中國,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住中國。

更重要的是,這支8600萬的黨員隊伍需要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而這個核心,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統率和擘劃下,中國這條巨大的航船正在按照自己的既定航程堅定前行。我們一定能實現我們的目標,我們對此有充分的自信。

同時,中國的發展既與每一個中國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也與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密切相關。我們非常希望在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的過程中,得到更多國家的理解。中國決不會輸出我們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因為每個國家都有權根據本國國情來選擇發展道路。但我們願意在平等基礎上,同國際社會進行相互交流。

大家都知道有一本書叫作《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本書自2014年開始對外發行,很快就風靡全球,目前已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總發行量達到500多萬冊。我們希望並相信,隨著中國同世界各國的交往進一步加深,一定會有更多國家和民眾理解、支持中國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這也是中國外交必須要承擔的使命。

第二項使命,是中國外交要堅定維護二戰勝利以後形成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我們絕不會「另搞一套」。因為中國是當年在聯合國憲章上第一個簽字的國家,我們用3500萬人傷亡代價換來了這個世界的和平。

我們首先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當代國際體系,以及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代表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我們認為,當今世界之所以亂象頻生,很重要的一個背景是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沒有得到充分貫徹,不干涉內政、和平解決爭端等重要理念被拋到一邊。所以中國外交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通過我們的身體力行,通過外交行動,真正把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貫徹到國與國交往和具體實踐當中。這是中國應該發揮的國際作用。

我們還需要維護自由開放的世界貿易體系,中國依靠開放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們正在並希望與世界各國一起來建立開放的經濟體系,我們反對一切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面對現在世界各地不斷出現的各種區域或次區域自貿安排,我們不希望它們碎片化發展。不管什麼樣的自貿安排,包括TPP也好、RCEP也好,都應該成為通向更廣泛的自由貿易體制的路徑。這一點實際上已經在前年北京APEC會議中作出明確宣示,美國、中國以及所有APEC成員國都做出了承諾。我們不僅要維護一個自由開放的貿易體制,我們還希望把它延伸至投資領域。大家知道,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統一的投資規則。今年9月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作為東道主,我們希望與G20的成員們共同討論,如何來形成一個大家都遵守的、開放的全球投資規則,這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們希望啟動這一進程。

此外,我們還希望不斷完善當今的國際經濟金融治理機制。中國已經深入參與了現有國際經濟和金融機制。比如延宕5年的IMF改革方案,去年底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中國在IMF的份額和投票權都有了明顯增加。今年初,中國還成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成員。我們將繼續在現有的國際經濟金融體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我們倡議成立了亞投行(AIIB),一開始有些國家對此有疑慮,甚至懷疑中國是不是要搞亞洲版的「門羅主義」。但現在情況已經清楚,中國從一開始就敞開臂膀,歡迎全世界的國家加入,而不僅僅局限在中國所在地區。目前,57個創始成員國一半以上是亞洲以外的國家。除了美國、日本以外的發達國家幾乎都參加進來,我們都持非常歡迎的態度。現在還有將近40個國家在排隊等待加入。我們將與各成員國一道,將AIIB打造成具有國際標準、專業化的,同時又沒有那麼多官僚主義,能夠填補亞洲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瓶頸的多邊金融機構。它將是對現存的國際金融機制的補充,絕不是要另起爐灶。

中國外交的第三項使命,就是要更加積極有為地為中國自身的發展服務。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同各國一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我們所在的歐亞大陸,幾百年來充滿了刀與劍、血與火,戰爭戰亂不斷。現在亞歐大陸國家最大的公約數就是要發展,要加速工業化進程,提高自主發展能力。而中國恰恰可以向這些國家提供所需的先進裝備、成熟技術以及管理、融資、人才培訓。總之,這完全是一個優勢互補、經濟合作、互利共贏的倡議,它會為中國和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開創新的發展前景,開拓新的合作領域。不僅對中國、對所有國家都有利。目前,已有70多個國家支持並願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有三大支柱,第一大支柱是互聯互通,中國目前正積極與各國合作,打通相互聯接的通道。我們不僅要進一步打通歐亞大陸通道,還希望建設泛亞鐵路,我們也願意響應非洲朋友們的願望,將來把非洲54國用高速鐵路連接起來。中國高速鐵路已達1.8萬公里,佔全世界70%以上,我們完全有能力與大家一起實現互聯互通。

「一帶一路」第二大支柱是產能合作。我們已與20多個國家簽署國際產能合作協議。我們希望通過產能合作來加快各自的工業化進程,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從而應對目前世界經濟低迷給各國帶來的各種挑戰。實際上,美國也有「再工業化」進程,歐洲也有相應倡議。中國的國際產能合作計劃是開放的,不僅跟所有有意願的國家進行產能合作,也歡迎三方合作。如果把中國的先進裝備、充足的融資和發達國家,比如美國的一些技術和關鍵部件結合起來,這種產能合作就將更加有效地推動各國經濟發展,從而促進世界繁榮。

「一帶一路」的第三大支柱是人文交流。歐亞大陸有各種不同文明和文化,沒有優劣、高下之分。我們願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使不同的文明和文化相互借鑒、相互包容,共同促進人類歷史進步。

中國外交的第四項使命,就是有效維護中國不斷拓展的海外利益。與其他大國發展軌跡一樣,中國已經到了越來越多企業、越來越多公民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地去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目前有3萬家企業遍佈世界各地,數百萬中國人工作生活在世界各個角落。中國每年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快速增長,去年已達到1200億美元。這個數字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中國引進外資的規模。再加上每年約1.2億人次中國公民出境,構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流動人員群體。中國政府當然有責任、有義務維護好這些機構和人員的合法權益。但坦率地講,我們在這方面手段缺乏,資源不足,能力建設薄弱。因此,中國外交一項非常緊要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增強我們海外維權的能力建設,要運用更多的資源,同國際社會一起來維護好我們不斷拓展的巨大海外利益。當然,是合法、正當的利益。

中國外交的第五項使命就是要更加建設性地參與國際與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這首先是因為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承擔著重要責任。同時,熱點問題的解決也將為中國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國際環境。在非洲,我們斡旋南蘇丹的糾紛;在亞洲,我們斡旋阿富汗和談、緬甸國內和解。我們和各方一起促成了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達成。我們還積極參與了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

可能目前大家最關心的是朝鮮半島核問題。我願在之後的答問環節詳細回答大家的提問,但我要強調中方的三點基本立場。第一點,我們反對朝鮮發展核武器,朝鮮半島不能有核,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無論是自己製造還是引進部署。半島出現核武器,不符合各方利益,也不利於朝鮮維護自身安全。所以,半島必須實現無核化,對此中國堅定不移。

第二點,半島不能戰、不能亂。半島任何戰亂都會帶來無法想像的嚴重後果。如何來實現無核化?最終還是需要通過談判解決。就和伊朗核問題的解決一樣,十年談判,十年磨一劍。半島核問題就是因為六方會談中斷了八年,才出現了朝鮮一次又一次的核試驗。我們當然要通過新的聯合國決議,採取進一步有力措施,有效阻斷朝鮮方面的核導發展計劃。但是另一方面,我們絕不能放棄和談的努力,因為和談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可行途徑。中方作為六方會談東道主,我們履行責任和義務,本著公正客觀立場,提出了一個並進談判的思路,那就是半島無核化和停和機制轉換並行推進。沒有半島無核化,就沒有停和機制轉換;反過來,停和機制轉換不起來,各方的合理關切、包括朝鮮方面的安全關切都得不到解決,那麼無核化也難以真正可持續地落到實處。這兩個方面需要齊頭並進,它的特徵在於明確了無核化的大方向,同時合理平衡地解決了各方要價。我們願意同其他各方進一步探討如何推進這一併進思路的路徑和步驟。

第三點,中國正當的國家利益必須得到保障。這裡大家自然想到「薩德」反導系統。美國有可能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這最終將由韓國來決定。韓國的內政我們當然是不干涉的。我們也理解美國和韓國在這種複雜形勢下維護自身安全的迫切需要。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薩德」反導系統X波段雷達覆蓋範圍已深入中國內陸,也就是說中國的正當國家安全和利益很可能受到損害、甚至威脅。所以美國和韓國如果商量是否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時候,應該考慮中國的合理安全關切,應該給中國一個有說服力的、能夠讓中方信服的解釋和說明。中方的上述要求合情合理。

大家一定也很關心南海局勢。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南海局勢實際上是總體平穩的。因為沒有一條商船抱怨過它在南海的航行受到了干擾。南沙部分島礁確實存在爭議。中國有42個島礁被一些國家相繼非法佔領。但儘管如此,中國政府的立場是堅持通過對話談判、以和平的方式、根據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來尋求妥善解決。這是中國政府堅定明確的立場,也成為確保南海局勢總體穩定的重要因素。我們正在與東盟國家一起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加快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中國和東盟國家完全有能力維護好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我們曾經提出過幾條建議:
第一,爭議各方要按照DOC的規定,通過直接商談和平解決爭議。DOC第四條明確規定,爭議由直接當事方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東盟10國領導人都在DOC上簽了字,這份文件是有約束力的。儘管菲律賓不願同中國談,但我們仍然在同其他國家一起履行這一規定。

第二,域內國家即使不是爭議國,但作為南海沿岸國,應一起努力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維護根據國際法規定享有的航行自由。中國將在其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第三,域外國家能夠支持有關爭議通過直接談判來解決,支持中國和東盟一起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我想如果能做到以上三點,南海將繼續保持和平與穩定。大家不必過於擔心。

最後我要談一下中美關係。大家都說中美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確實如此。一個最大的發達國家和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係搞好了,對兩國人民甚至對世界都是有益的。但如果搞不好,有可能掉進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為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中美雙方要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說到底就是要建設合作共贏的中美關係。我認為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也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我們正在朝這個方向跟美方合作,不斷加強對話,增進相互瞭解,推動關係發展。同時我們希望,建設新型大國關係也應該成為中美兩國社會各界的共識,得到更多中美兩國人民的支持。

最近對中美關係的議論比較多。媒體也有些炒作,似乎中美之間出了這麼多分歧。昨天同克里國務卿會見記者時,我們都重申中美的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有分歧不要緊,我們一起通過協商加以解決。但現在確實有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說法,有一些美國的朋友擔心,認為中國才是美國將來真正的主要對手,可能有一天中國要取代美國。這背後其實是一種戰略互不信,是對中國長遠意圖的戰略懷疑。戰略疑慮不解決,小問題會變成大問題,沒有問題會生出問題。相反,如果我們能建立戰略信任,消除戰略疑慮,加強戰略合作,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對話協商找到解決辦法。

中國會不會成為美國將來最主要的對手,甚至取代美國?我認為這個命題是完全不存在的。首先,中國雖然已是第二大經濟體,但按照人均計算,我們仍排在世界80名以後。人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們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然要聚焦自身的發展,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要把我們的主要精力放在我們自己的發展上。我們不會去和別人競爭,也無意去取代誰。

第二,中美之間已經進入了一個相互依存的時代,誰也離不離開誰。大量美國企業在中國有自己的事業,中國企業也越來越多進入美國,進入美國各個州市,在當地創造著就業機會。去年中國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5580多億美元的貿易規模。每年中美之間來往的人次是475萬,每天都有一萬多名中美民眾在天上飛著。

這種相互融合的關係,怎麼能想像發生衝突呢?一旦發生衝突肯定是雙輸,而合作才能雙贏。如果我們大家都意識到這一點的話,為什麼要去進行無謂的零和競爭?我們應該合作,而且完全可以開展更深入的合作。中美之間具有高度的互補性,我們應該不斷發掘中美合作的潛力和空間。

還有一點,為什麼中國不會取代美國?很簡單,因為中國不是美國。中國就是中國,中國今後也不會成為另一個美國。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多少擴張的基因,也沒有多少當救世主的衝動。中國從2000多年前開始,就不斷地修建長城來保衛我們自己。這就是中國文化特質的一個典型表現。這種融化於血脈當中的文化基因和傳統會繼續下去。即便我們將來進一步發展了,壯大了,甚至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的經濟總體規模可能會成為世界第一。但即便到了那個時候,中國仍然不是美國。我們會以中國人的方式,以東方人的思維,以更加和諧和包容的態度來與其他國家交往,在國際社會上發揮中國應該發揮的作用。而且那個時候,中美之間的合作會更加深入,更加緊密。我認為,當今最需要的就是增進我們彼此的相互理解。

這是我今天最想講的,謝謝大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大陸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