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的「白肉血腸」便是來自於清初的「吃福肉」。(圖/翻攝自滿族語言文化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瀋陽故宮的清寧宮是清太宗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居住的「中宮」,也是清初皇家舉行薩滿教祭祀的儀式場所。每年的大年初一時,皇帝、皇后及所有貝勒大臣會齊聚在此祭天、祭地、祭祖先;近日,則有大陸專家揭示當時殺豬獻祭「吃福肉」的皇家年俗。
據「新華社」報導,進入清寧宮最先看到是兩口直徑1公尺多的大鐵鍋,比起現在北方農村用的柴火鍋要深一些,而這兩口大鍋是用來煮祭祀用的福肉;瀋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理表示,「所謂『福肉』要選全黑色的豬,在祭祀儀式後切成大塊,接著放到這兩口大鍋裡用清水煮熟後,分給族人、大臣及侍衛等人,代表著把上天賜予人的福分均分給大家。」
此外,當時每個滿族貴族的腰間都掛有解食刀,分到福肉後會圍坐在清寧宮西側的萬字炕上,直接切開福肉食用,誰能吃到最大的一塊,就代表他今年的福氣會最好。
據清人筆記記載,受邀在皇帝的寢宮吃福肉雖然是無比的榮譽,但其實是個苦差事。由於福肉是用來敬天神的,因此要非常純潔、乾淨,也不能放任何佐料,而又肥又膩的豬肉不沾鹽和其他的佐料,其實是難以下嚥的;瀋陽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韓春燕介紹,「據記載,有些大臣會偷偷把小包的鹽藏在袖子中,吃福肉的時候便偷偷沾一下。」
清朝將首都遷到北京後,皇帝只要東巡盛京時,仍舊會依循祖制舉行隆重祭祀活動;而北京故宮裡的坤寧宮是按照清寧宮仿建的,皇家薩滿教的祭祀活動都在坤寧宮裡舉行。如今,吃福肉的習俗早已從皇家流向民間並不斷演化,人們熟知的「白肉血腸」就是來源於此。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
Android:https://goo.gl/MRNy3P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