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神」敬禮到潑漆抗議 BBC:蔣介石在台地位尷尬

▲被惡搞的蔣公銅像。(圖/翻攝自「無限期支持-全台裝置藝術"蔣"」粉絲專頁)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228和平紀念日的到來,曾經被歌頌、神格化的「蔣公」銅像屢遭民眾噴漆或惡搞,被視為民眾抗議威權的目標之一。也有外媒也分析了台灣1987年解嚴之後的轉變,認為蔣介石在台灣的地位其實相當「尷尬」。

據《BBC中文網》報導,1947年因為查緝私菸而引爆全台怒火的「228事件」,國民政府當時派了許多軍隊前往台灣,造成難以估計的民眾遭到槍殺,而1949年至1975年期間,蔣介石更在台灣實施36年的獨裁統治,當時全台還進行神格化蔣介石的活動,導至各地出現約數千座「蔣公」銅像。

早期的台灣人平時看到蔣介石銅像要敬禮、90年代還有「蔣公誕辰紀念日」,小學時也會讀到「蔣公」看魚力爭上游的故事,或背誦「蔣公」遺訓,蔣介石的「教誨」曾經深入許多台灣人民的教育中,但1987年解嚴之後,台灣不再偶像崇拜,許多蔣介石銅像陸續被移除,但直到現在,光是台北市內各中小學仍有75座銅像,在這樣的歷史背景轉移下,蔣介石銅像成為相當尷尬的存在。

▼被惡搞的蔣公銅像。(圖/翻攝自政大野火陣線粉絲專頁)

有人認為,蔣介石是「功過相抵」,所謂的「功」,是保全台灣並未遭當時共產黨「赤化」,並建設台灣成為「復興基地」,晉升當時的亞洲四小龍;「過」則是對當時不論本省人或外省人無差別的「白色恐怖」迫害,讓許多人成為槍下亡魂。

許多沒有被拆除的蔣介石銅像在每年228前夕,就會被民眾噴漆或惡搞,尤其以近2年內更加頻繁,有人認為是因為2014年318學運(太陽花學運)後,年輕一輩的公民意識被激起,也在反抗國民黨情緒中,讓他們以這樣的方式來抗議威權。

報導中也提到,台灣新生代已經完全無法感受到昔日「蔣公」的「恩澤」,更隨著近幾年來國民黨在台灣的聲勢不再,蔣介石銅像存在的歷史價值,似乎只剩提醒台灣人過去曾有過偶像崇拜的歲月。

▼被惡搞的蔣公銅像。(圖/東森新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