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讓台灣產業崩盤? 徐永明、行政官員記者會上交火

2016年03月4日 11:08

▲徐永明4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圖/記者徐政璿攝,下同)

記者徐政璿/台北報導

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4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他在會中痛批政府簽署ECFA後,不只高科技面臨紅色供應鏈衝擊,農林漁牧業也被連根拔起。與會的行政官員隨後也搶著麥克風發言回應,近年來不只台灣,其他國家跟中國貿易幾乎衰退都嚴重,台灣的競爭力在不斷更新的技術!

徐永明4日針對「兩岸協議執行檢討報告」召開記者會,邀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許忠信、行政院農業委會副處長蕭柊瓊、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主任秘書陳永章、經濟部工業局組長胡貝蒂等行政官員,討論簽署ECFA後對台灣的衝擊。

徐永明表示,當初簽署ECFA時政府宣布有5項利多,分別是取得進入中國市場之優勢、吸引外人來台投資、有利產業轉型、有助於整體供應鏈根留台灣、成本降逼有助於台商競爭力之提升;他砲轟當時這5項承諾講得非常好聽,結果現在變成什麼?看到的是台灣2015年第四季GDP負成長,更不要提2016年的預測!

徐永明指出,在簽署兩岸協議時,監督過程重要,必須事前協議、事後進行評估,他呼籲政府不要只看產業利益,要看到外部效果,當初講一年省90億美金關稅,5年才省了21億美金,「講難聽一點,當初用騙的」。

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許忠信表示,ECFA在2011年6月29日簽署後,其中有納入第一批零關稅優惠的產品被稱作「早收清單」,但經過財政部、國貿局統計資料,2013、2014年沒有納入早收清單的,反而中國市場表現好一點,已經納入的,顯示反而更糟糕,這個不是只有農產品,還包括工業產品,為什麼有這種負面效果產生?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主任秘書陳永章回應,近年來跟中國來往的貿易的國家,幾乎衰退都嚴重,另外一個因素,是中國逐漸在建立生產鏈,為了因應此局勢,工業局也早就協助廠商提提升技術,「有了技術就不怕被取代」。

經濟部工業局組長胡貝蒂則表示,從2011簽署ECFA之後,一直到2014年對大陸的出口都有逐漸成長,但「貨貿」不是萬靈丹,企業要有競爭立,取決於成本降低在和差異化。

行政院農業委會副處長蕭柊瓊則指出,中國2014到2015年有很重要的政策叫做「禁奢」,造成台灣輸出的高價產品衰退,「石斑魚」就是一個例子,他強調,所有技術都是日新月異,其實台灣對大陸的出口量比起沒簽署ECFA前,是一直在成長。

►►更多政治影音、報導,請鎖定【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