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學生實習養殖管理。(圖/海洋大學提供,下同)
記者蕭玗欣/台北報導
曾在2011台灣國際觀賞魚博覽會展出,專為紀念民國百年,耗資400多萬元重金打造的「建國百年百尺缸」,最終落腳海洋大學展示廳,當作教學與學生實習的教材,同時也成為校園的新亮點。
海洋大學表示,「建國百年百尺缸」全長100台尺,不僅是全台最長的魚缸,也曾向金氏世界紀錄申請「全球」最長魚缸,原本缸內造景以保麗龍雕塑台灣奇景,經過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助教黃之暘依校內場地及實際教學需求規畫,將整個魚缸分為七個部分,進行景觀營造、生物飼養與維護觀察。
黃之暘表示,為了突顯不同生物適應的棲地與生態樣貌,因此將水槽分別設定為不同水域景觀,包括珊瑚礁、南美雨林、台灣溪流、東南亞池沼、大洋洲、珍怪魚類以及非洲湖泊等;飼養魚種除考慮與棲地或生態的主題性與搭配性,混養對象也同時考慮合適性與功能性,因此在魚缸中除了主題生物之外,也搭配混養的生物,目前有許多種類已經可以在魚缸自行繁殖、成長,顯示環境管理得相當穩定良好。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特別將「建國百年百尺缸」與「觀賞水族概論」、「觀賞水族特論」、「活魚運輸」及「水族館經營與管理」等課程結合,將相關管理工作與經驗分享融入課程中,藉由課堂、網路信息與分享社群,搭配學生自行籌組之認養小組,以及實際進行飼養管理工作的實作活動,充分發揮百尺缸在成為景觀亮點及展示空間以外的教學功能。
另外,也透過百尺魚缸每天固定的管理工作,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相關學習活動,並藉由與老師於每日管理的分享、互動、學習及共同參與,提升學習興趣,並落實課程相關資訊,其他老師與同學也可以透過課程專屬的臉書社團了解相關資訊,並在網路上互動與分享。
黃之暘說,百尺魚缸日常管理的項目,包括每天晨間與晚間的巡場工作、投餵、換水、清理壁面與環境,以及落實對於生物分別於外觀、行為與健康等部分的持續觀察,以及臨時指派任務的執行。同時必需依據生物或環境需求,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抽底、換水或造景調整等例行性的工作。
黃之暘強調,水族生物飼養與棲地景觀,除具有欣賞、休憩與舒壓緩釋等功能外,同時藉由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間的互動,多可具體呈現生物形態、屬性與行為差異,讓飼養生物與展示魚缸,同時具有展示、教學與景觀等功能。
▲建國百年百尺魚缸落腳海大。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