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方與兩位寶貝兒子Bryan、Max現場煮了營養滿分的咖哩雞飯以及高麗菜。(圖/翻攝自兒少聯盟網站,下同)
記者蕭玗欣/台北報導
兒少聯盟21日公佈2016兒少飲食與食育現況調查,每四名孩子就有一位每週吃「不適合兒童長期吃的食物」,高鈉、高脂肪的餅乾超過五成(58.4%)每周吃一次以上,含糖飲料的食用量更是高得嚇人,將近七成(68%)孩子每週喝一次,喝好幾次的比例也高達四成四(44.2%);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一級致癌物的加工醃製肉品,也有超過三分之一(34.6%)孩子每周吃一次以上。
該調查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調查國內各縣市(不含澎湖、金門、連江等離島縣市)的在學兒少,對象涵蓋國小五、六年級和國中七、八、九年級。總計發出187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577份,回收率為84.9%,在98.0%信心水準下,整體抽樣誤差控制在3.0%。
調查指出,同樣高鈉、高熱量的速食,雖然僅約一成一(10.7%)的孩子每周吃一次,但油炸澱粉物產生出的「丙烯醯胺」,可是令人聞風喪膽的致癌物質,建議還是不吃為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早餐中吃的熱狗、培根等加工醃製肉品,在2015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但據統計,仍有超過三分之一(34.6%)孩子每週吃一次以上,甚至有一成一(11.3%)孩子則每週吃好幾次。
黃韻璇執行秘書表示,調查發現國中孩子的飲食習慣比國小生還要差,顯示孩子培養好的飲食習慣應從小做起,因為長大改善的機會不高,還可能變本加厲。
調查發現,三成五(35.0%)兒少認不出常見的生鮮蔬菜,哪個是「青江菜、四季豆、花椰菜」,孩子可要想了好久才勉強答對;當問起哪些是加工食品,對孩子來說更像是個難解的數學題,有四成一(40.5%)兒少就無法正確分辨出加工食品與原形食品的不同,尤其是黑輪、魚板、雞塊等食品最讓孩子難以辨別。
黃韻璇進一步表示,兒童往往是糖果、零食、含糖飲料等垃圾食物的行銷和促銷對象,政府應要能確保兒童飲食健康,協助孩子正確辨識營養標示,提高孩子購買時的警覺與理解。
郁方分享,「我覺得少外食是首要條件,食材的新鮮度與製作過程也要關心」,沒事就會親自去市場買菜並為家人下廚,除此之外我覺得餐桌上的機會教育也很重要,要讓孩子知道吃下肚的營養,「偶爾讓孩子進廚房幫幫忙也是個好方法!」
郁方建議,餐桌上的機會教育能讓孩子瞭解到底吃了什麼。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