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人數15年減20萬 更可怕的是100人就有12人讀私中

▲延平中學舉辦國中部招生考試,考生、家長擠爆操場。(圖/延平中學提供,下同)

記者莊雅婷/採訪報導

三月底,台北市私立延平中學與華興都在同天舉行「國一新生潛能測驗」。當天,延平的操場人聲鼎沸,場面有如當年聯考的翻版。至於陽明山上的華興則是另一種風景,一群小六學生在「美齡樓」埋首伏案,「中正堂」坐滿家長聆聽學校主管的介紹;當中午12時鐘聲響起,操場旁約20輛公車隨即把人群載往山下,灑滿春陽的校園重歸靜謐。

延平與華興這兩校幾乎是台北私中最晚舉辦測驗的學校,當兩校考完之後,私立國中招生季也象徵告一段落--「提前卡位」是許多人給的註解,而且解讀為這是教育亂象。但是,如果用宏觀角度來看,台北還有另一種版本的「提前卡位」,也就是許多有辦法的父母早在孩子小三、小四時就遷戶籍,想辦法擠進公立明星國中,間接的讓私中報考人數沒有「失控暴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中部,公立明星國中相對較少,考私中的人數規模只能用「誇張」來形容。知名的衛道中學、曉明女中的報考人數已經變成「當代傳奇」,例如前者的考場分布台中、南投、彰化等地共6個考場,方便6000學童「就近測驗」。

▼位於木柵的私立靜心中小學,近年也成立高中部。(圖/記者黃克翔攝)

逼進10萬 私校人數年年增加創紀錄

全教產由教育部網站的統計資料分析,自90學年度開始辦理國中基測,當年的國中總人數有93萬5738人,其中就讀私立國中有8萬2908人,佔8.86%,而之後就讀私立國中的人數逐年升高;儘管有少子女化問題,到104學年度,國中總人數降為74萬7720人,但就讀私立國中人數卻逆勢成長到9萬2516人,佔12.37%。由統計數據可知,15年來,國中總人數降了20萬人,但就讀私立國中人數卻逆勢增加1萬人。

國中總人數減少,人數增加的私立國中卻還變成「窄門」,真的與教改有關?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黃耀南表示,他們訪談多位孩子即將就讀國中的家長,多數人都反應會考制度、免試入學等變動,擔心影響未來高中職、大學端的升學,所以選擇私校。

當然,關心教育的人們也會發現,這裡面也有孩子們志願去報考,不見得是父母要求;或者,也有父母著眼於私校「勤管嚴教」,正值叛逆期的孩子比較不容易學壞,成績是否要拔尖並未那麼放在心上;也有人是基於其於其他教養因素而送去就讀,例如很多台商在大陸或者東南亞打拚時,就把「具有台灣特色的留守兒童」送往寄宿私中就讀。

潛能測驗 更多家長當成是學習指標

在台北地區,大安區的延平中學以「高升學率」著稱,數理更是強項。教務主任張漢鏞受訪表示,沒拿政府補助款、沒違規的私校,才能申請免限制,舉辦招生考試,目前台北僅約幾間私校通過,不過,每間私校招生方式不同,報名人數僅供指標參考,學生數須看報到率才準,因為「有許多家長是把入學測驗當成了解孩子學習程度的方式」,是否入學「又是另一件事」。

每年報考學生數只要「不下降就是好的」,張漢鏞「謙虛」的說,目前招收學生人數在405名,雖然有少子化浪潮,所幸「每年都固定維持約2千名的報考生」。至於,入學測驗是造成教育兩極化?他也特別解釋說,校內的測驗目的「不是要招收優質學生」,而是希望學生個別差異不會太大,讓老師達到良好的教學,且透過完善的照顧機制,讓孩子安心的在校內學習。

張漢鏞的說法是否禁得起檢驗?一位家住汐止的學童,父母早已安排他就讀介壽國中,但今年仍去考延平,只為了想了解自己的平均程度到哪裡,暑假時可以先去「補強」,因此,這名小六生是以比較輕鬆的態度去準備。至於位在國父紀念館旁的台北市光復國小,一個25人都不到的畢業班,不完全統計就有6、7人去報考私中,佔了2成以上,扣除沒有考上或者重覆報考,相當程度上也反映出私中人數佔全體國中人數1成2以上的現實。其中,一名長期都是班上第一、二名的學生,除考上延平,還上了東山中學國中部以及復興中學國中部,幾乎是考什麼中什麼。

測驗日期與延平同天的華興,擁有7公頃校園,絕佳地勢可以俯瞰台北盆地,是台北市唯一男女兼收的住宿型私中。教務主任呂日暖表示,就大數據而言,目前多數私立學校有意願就讀或是報考的人數「的確有成長」,但這非指招生人數,且不單純是教育制度造成的現象,而是大環境的關係和需求面的環環相扣,例如「有些雙薪家庭考量照顧孩子的關係,就會選擇就讀全住宿的私立學校。」

▲▼華興的招生說明會與宿舍內務。

當天的說明會與校園參觀重點之一就是「學生宿舍」,家長人數多到要分好梯次才能進入。在宿舍擔任解說員的國二生,面對不同家長的詢問,侃侃而談自身的住宿經驗,包括晚自習有固定的英聽時間,9點30分後回到宿舍洗澡洗衣兼領取手機,限時40分鐘就得交回入睡。

兩天後的報到日,兩名媽媽在等待時彼此小聊,其中一位就說之所以讓小孩來寄宿,主要是希望能遠離3C產品,「我每天都要上班快12小時,晚上9點以後才回到家,哪管得到啊!」另一名媽媽則說,就讀薇閣小學的女兒可以直升國中部,「來考這裡也有考上」,但「我們都給她決定讀哪裡,她自己也很掙扎,最後自己選擇來念,因為這裡的課程安排感覺比較多元,雖然是升學導向,但看起來沒有那麼的逼。」這是另一種選擇的聲音,不盡然都以成績當唯一考量。

變相分班 其實處處都可以看得到

全教產指出,私中透過入學測驗,藉此篩選成績優良的學生,此舉已嚴重違反國民教育法,形同變相的能力分班,各縣市政府、教育部應該確實監督。但是,我們如果看到更多孩子沒有就讀私中的家長,也用另一種方式「提前卡位」,實施變相的能力分班,就可以知道「教育M型化」不是單純由私中所造成。

因為,這群有能力遷戶口到明星學區的的家長,甚至可以為了學區而刻意置產,他們的社經地位都相對較高,所下的「重本」甚至比讀私中還高;到了國三衝刺階段,這些家長還會安排每晚的陪讀輪值表,輪流到班坐鎮督軍;他們的孩子很自然也能享有優勢的學習資源,包括琳瑯滿目的課後補習,這也是為何明星國中升學率維持不墜的原因之一。

俗語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資源相對短缺的中南部一些鄉下國中又如何因應?畢業於台師大、目前在中部某國中任教的一位女老師就表示,很多鄉市鎮的國中爭相申設美術班、音樂班、數理資優班,有的學校甚至一班不夠「吸納」,只好再開第二班,「大家都知道是變相的能力分班,只是打著多元學習的招牌在進行,否則哪有那麼多的資優生啊!」她說,這些國中也很無奈,不這樣無法留住程度較好的學生,但是上面又有管制,「有的孩子進不去,家長就四處請託,弄得學校也很頭大,也有的乾脆就送子女去私中,所以有時候私中看起來是搶公立的學生,但是這個時候就可以替學校減壓了。」

M型現象 最終回歸到市場供需面

十二年國教推動之初,就曾有人預言會出現「打壓公立,圖利私立」的現象,因為私校「國高中六年一貫無縫接軌、全力衝刺大學」佔有招生優勢,果真目前也看到全台從南到北、不分城鄉湧向私中的「逃難潮」現象;但是,如果也把視野擴及到明星國中與春筍般冒出的「XX班」,就可以知道「教育兩極化」的背後有錯綜複雜的因素,不是單純的「一刀切」的把公立與私立分開就能解決。

或許,整個的改變與台灣社會的演變有關,包括台灣天天高喊強化競爭力,讓處於「三明治」的父母對下一代的未來充滿焦慮感;台灣產業空洞化,讓很多人西進或者南進,只能將留守兒童托付給學校;無限責任制讓父母親晚歸,無暇管教沉迷網路世界的孩子;公立國中實施常態分班,但卻又剝奪老師管教權,導至有些學生受到影響等等。也就是說,只要家長有其中一種考量,就有可能安排子女去私中或者明星國中卡位,這完全是「市場供需面」所主導,就像有一堆的末段班大專院校即將退場!

▼要進復興中小學,必須從幼兒園的抽籤就開始。(圖/記者黃克翔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