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年前追求的是縮短工時,130年後的今天,多個工會及勞團號召萬人「反低薪、禁派遣」上街遊行。(圖/記者賴映秀攝,下同)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是現今台灣社會很好的寫照。每逢「五一勞動節」,就會有不同工會的勞工走上街,為自己的權益抗爭,然而,眾所皆知,勞動節的由來和美國芝加哥1886年的乾草市場事件(Haymarket Affair)有關。只是,人們在130年前所追求的「縮工時」,到了今時今日,似乎仍一成不變。
當時的工時很長,一天要工作的時間高達14、15小時,甚至周六也要工作。因此,全美勞工聯盟就號召了勞工從五月一日開始全國性的罷工,提出「每日8小時工時」的訴求。
秉持無政府主義路線的「國際工人聯盟」(IWPA),決定支持這項工人運動的訴求,特別是在芝加哥地區的領導者。「推動8小時工時」的宣傳運動於1886年達到高峰,約有30萬人於當年的5月1日參加了以美國芝加哥為中心的大規模罷工、抗議遊行,要求實行8小時的工作制。其中,芝加哥就有4萬人參與該活動。
芝加哥政府於5月3日出動警察鎮壓,過程中槍殺了4名工人,受傷者無數。後來,各工會又於5月4日在乾草市廣場舉行會議,當天聚集約2500名勞工,雖然情緒激動,但過程和平,沒想到卻在活動要收場時,警方與勞工雙方起了衝突,場面相當混亂,警察甚至對著人群開槍,2名工人甚至被當場擊斃,這就是著名的「乾草市廣場事件」。
事後,支持工人集會者與反對者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論,雙方都指責對方要負法律責任。警察與外界一口咬定是無政府主義者丟的炸彈,要求處以極刑。因此,警方大事逮捕勞工領袖,最後在1886年5月27日以故意謀殺警察的罪名,起訴了幾位工會的領導人,並將他們判處以死刑。
芝加哥乾草市場慘案發生後,無政府主義運動在芝加哥地區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勞工運動陷入低潮。但這個慘案在國際上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和支持。
美國勞工聯合會(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的領袖撒穆爾·龔帕斯(Samuel Gompers)於1888年再次號召於 5 月 1 日舉行罷工,繼續推動8小時工作制;在法國巴黎包括左翼社會民主黨人在內的工會領袖及時呼應,也宣佈在這一天舉行大罷工,以示聲援。
世界工人運動組織「社會主義國際」也於1889年在巴黎舉行成立大會,會議決定將5月1日定為國際勞工節,要求各國的勞工共同努力,為八小時工作日而奮鬥。最後,在1935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執政時,才在法律中明確保障了8小時工作制。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