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黨委書記李國強。(圖/翻攝自鳳凰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菲律賓向國際法庭提出的南海仲裁案即將宣布結果,大陸南海議題專家李國強指出,大量的歷史證據表明,中國最早發現、開發和管理南海諸島,對諸島的主權和管轄權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有充分的歷史依據和法理依據。即使仲裁敗訴,中方也會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權不予理會。
現任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黨委書記的李國強表示,根據大量歷史資料和文獻記載,早在公元前2世紀的秦漢時期,中國人民已經在南海海上活動,最晚到漢代首先發現南海諸島;到了東漢時期,中國人命名南海島礁為「漲海崎頭」。漢代起,從東南沿海出發,經過西沙和南沙海域,直至東南亞,相當長的時期內幾乎只有中國船隻往來該航線,中國漁民在進行海上生產的同時,還在島嶼進行建設,直至今天遺跡仍歷歷在目。
從宋代到清代,中國人民將南海不同區域的島礁分別命名,以清代陳倫炯《海國聞見錄》為例,明確將西、東、中、南沙群島分別稱作「七州」、「南澳氣」、「千里長沙」及「萬里石塘」等。他強調,「今天被菲律賓侵占的馬歡島和費信島就是分別紀念鄭和下西洋時的翻譯官馬歡和隨員費信二人而命名的。」
▼南海主權爭議不斷。(圖/CFP)
李國強指出,中國中央政權最晚從唐宋時期開始對南海島礁進行行政管轄,把南海諸島列入廣東省瓊州府萬州(今海南島萬寧、陵水縣鏡)管轄,並詳實記錄在地方誌中,如明代唐胄《正德瓊臺誌》、清代金光祖《廣東通誌》與賈棠《瓊州府誌》等。早在宋代,就出現了早期的中國海軍—時稱「巡海水師」實施守衛南海的任務,直至清代的海南崖州水師。歷代水師除了日常巡邏外,還肩負著周邊國家朝貢船隊的護送以及海岸救助的任務。
李國強以「九小島事件」說明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保護歷史。1933年,法國悍然占領太平島等9個南海島嶼,並公然發布告示。在經過中方的嚴正交涉,最終迫使法國殖民者不得不停止了侵占的行為。1934年,當時的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審定了100多個南海島礁的島名,並於次年公布《中國南海各島嶼中英地名對照表》和《中國南海各島嶼圖》,這也是中國官方首次公開宣布南海島礁的命名和繪制專項地圖,而地圖最南端則劃至「曾母灘」(今曾母暗沙)。
抗戰勝利後,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當時的民國政府分別於1946年和1947年接收西沙和南沙群島,恢復對南海諸島的主權。1948年,民國政府內政部發布的《南海諸島位置圖》繪制出11條斷續線,向國際社會進一步宣示南海諸島的主權。李國強說,大量的歷史證據表明,中國人民最早發現、開發和管理南海諸島,行使主權和管轄權。「因此,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和管轄權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是歷代中央政權所堅持,有充分的歷史依據和法理依據。」
▲南海九段線示意圖。(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李國強指出,中國並非消極應對南海仲裁案,而是在做了大量法理上的應對和提出一系列的依據後「依法辦事」。早在2006年8月25日,中國就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規定,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書面聲明,對於《公約》第298條第1款(a)、(b)和(c)項所述的任何爭端(即涉及海洋劃界、領土爭端、軍事活動等爭端),中國政府不接受《公約》第15部分第2節規定的任何國際司法或仲裁管轄。
針對菲方關於南海斷續線(中國稱九段線)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說法,李國強則表示,「怎麽可能要求1947年劃定的南海斷續線『符合』後世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