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學首次傳播研討會 鄭貞銘用新聞典範指引大未來

▲被尊為「新聞教父」的資深新聞教育家鄭貞銘。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由玄奘大學、南華大學和慈濟大學主辦的「新世紀、新媒體、新新聞」2016學術研討會,邀請新聞界耆老、文化大學榮譽博士鄭貞銘教授蒞臨大會作專題演講,鄭貞銘以「新聞教育和典範」為主題,從新聞人的熱忱和理想性的人格特質,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典範樹立,如此的新聞教育才能培養具有智慧和勇氣的新聞人才。

國內首次由佛教大學共同籌辦的學術研討會,訂於5月20至21日在新竹玄奘大學舉行,主要是希望發揚佛教淑世精神,提振匡正社會風氣的能量,邀請講座的鄭貞銘教授除了作專題演講,還會頒發「鄭貞銘大師書卷獎」給得獎同學,期勉他們能發揚新聞人的時代精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次會議共發表50餘篇傳播與新聞的學術論文,並邀請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學者參與「兩岸四地的社會發展」和「大數據時代下的民意探勘」兩場圓桌論壇,共同討論華人社會最受矚目的學術議題。

當今社會的新聞傳播內容充斥情色、暴力與八卦,商業性置入性行銷橫行,鄭貞銘特別提出新聞典範,從美國傳播教育的三大典範人物談起:威廉(Walter William),創辦密蘇里新聞學院,首訂「報人信條」,將新聞定位成社會工作,具備熱忱和理想性格;普立茲(J. Pulitzer),成立哥倫比亞新聞學院,主張新聞道德與職業倫理,並且落實在新聞專業實務;史蘭姆(Schramm),成立四大傳播學院,得到「傳播學之父」稱,強調教育在於訓練學生具備安身立命的學養基礎。

鄭貞銘也舉出中國傳播教育的六大典範人物,期勉當今的新聞工作者,其典範在於從成舍我、曾虛白、馬星野、謝然之、王洪鈞、徐佳士身上散發新聞獨立性格和教育人才的精神,對照當今的新聞環境,格外彌足珍貴。

建立新聞典範唯有落實教育才得以實踐。鄭貞銘認為,新聞教育應該是專業教育、倫理教育、人文教育、通識教育、全人教育和終身教育,必須從新聞的專業培訓開始,不能屈服於外界壓力,透過倫理的涵養,高度自制、高度要求,使新聞從業人員能夠具備人文素養,並且內外整合,終身學習豐富生活,達到全人的平衡發展。

相對的,新聞教育也會產生六個「不是」,鄭貞銘表示,新聞教育不是技術教育,不是廉價教育,不是孤立教育,不是速成教育、不是僵化教育,更不是功利教育。鄭貞銘強調,過多新聞機構造成.資訊氾濫,似乎有獲得新聞資訊過於容易的廉價感覺,其實新聞是整體性的,孤立絕無法生存,新聞工作者必須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求知慾;也因為新聞具有時代特性,必須隨著科技發達與日俱新,才能提升生活品質,達到以人為本的終極目標。

從落實新聞教育,鄭貞銘念茲在茲的是希望能建立新聞典範,改善新聞環境的不良風氣,並且期許新聞從業人員能有智慧、勇氣、自制與公正,轉化成對社會「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開擴胸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