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興/互聯網醫療平台 全方位翻轉醫病鴻溝

2016年05月25日 12:17

▲很多人都有生病看大醫院的迷思。(圖/記者季相儒攝)

文/葉家興

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醫師最近出版《翻轉醫療》,致力投入讓更多人擁有健康的志業。新書甫出版,佳評如湧,洛陽紙貴,顯示書中提出的諸多問題深得讀者共鳴。

除了在台大擔任副院長,王醫師也曾在台大竹東分院擔任院長一職兩年多。因此他觀察城鄉經驗的巨大差異,對醫療體系裡外上下有透徹的思考。他點出醫療崩壞的原因在於錯誤的健保制度,包括錯誤的商業模式、破壞醫療分級、保險變成福利、以及缺乏節流措施與誘因。

竹東分院的經驗讓他領悟,在台大醫院副院長任內無法解決的急診部人滿為患、等候住院一床難求等問題,其實解決的關鍵在社區及偏鄉醫院。基層醫院沒有做到最有能力、也最該做的事:讓人「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都市裡大醫院擁擠問題就難以克服。

分院院長任務結束,王醫師回到台大總醫院,看到比兩年前更惡化的急診排隊人潮。讓他更加深信,面對台灣高齡化社會與健康醫療的危機:「少子趨勢,供應少」、「人口老化,需求增」、「醫療需求無止境」,必須以新思維、新作法產生制度變革,才能翻轉台灣健康醫療。

不過,王醫師在書中提到的十一項翻轉之道,主要還是基於健保局、醫院、中央及地方政府等機構的節流之道,忽略了向市場經濟私部門尋求創意的開源之道。例如大陸新近誕生的「樂約科技」、「平安好醫生」等互聯網醫療平台,協力醫院打造智能移動醫療平台,協助解決就醫困難、資訊缺乏等醫療體系問題

▲好的醫病關係,建構高品質的醫療體系。(圖/記者嚴云岑攝,資料照)

其中,「平安好醫生」屬於中國平安金融集團旗下的O2O(線上到線下)健康醫療服務平台,5月中剛剛獲得創投、私募等機構投資者的青睞,完成5億美元的A輪融資。也就是說,金融市場拿出巨大數額的真金白銀,協助「平安好醫生」的企業願景:改善醫療供給,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推動健康大數據應用,建構互聯網醫療時代的健康生態圈。有了私部門這5億美元的投入,醫療服務過度仰賴政府部門資源的窘境,就得以舒緩。

民眾遇小病往大醫院跑,患輕症奔急診部排隊,其中原因之一是醫、病之間的資訊鴻溝,形成大醫院門庭落市、小醫院門可羅雀的資源錯配。互聯網醫療平台在「醫、藥、信息」三網合一的維度,有太多可以努力的空間。如果能大幅縮減健康資訊不對稱的巨大落差,提供預防、健康、就醫、復健的制度性解決方案,醫療體系資源錯配的問題或許已解決大半。

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底台灣65歲以上人口239.8萬人;到4月底為止,人數又增加到299.3萬人,短短4個月增加5萬5千人。而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老年人口數會在民國122年超過600萬人。如果我們覺得今天的急診部人滿為患、住院等候一床難求的問題很嚴重,那一定是我們還沒有見到10幾年後的光景!

展望未來,如果醫療體系一切不變,那麼醫療需求大幅增加了,醫療服務供給卻萎縮,供需失衡程度將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健保、醫院、地方政府等的制度革新固然重要,但努力在這裡省一點,那裡省一點的節流之外,大陸O2O互聯網醫療平台所提供的創新開源解決方案,也是兩條腿走路的不可或缺關鍵。如此一來,全方位翻轉醫療的勝率也就大大提高!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葉家興,在香港吐露港灣生活與任教的台灣客家人,出生在《冬冬的假期》電影裡的小鎮苗栗銅鑼,台大電機系學士、經濟所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精算、風險管理與保險博士。1996年離台前在金門太武山麓服役兩年。譯有《經濟學與社會的對話》、《世代風暴》、《助人為獲利之本》、《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等。著有《理財與保險--迷思與反思》、《陸生元年》、《未來事件交易簿》。以上為個人言論,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