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教育制度結晶化是台灣可怕的地方

2016年05月31日 21:12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資料照/記者徐珍翔攝)

記者徐珍翔/台北報導

「是誰開放這麼多科技大學?我當初是反對的。」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說,結晶雖漂亮,但很難打破,「教育制度結晶化」就是台灣較可怕的地方,直言台灣學生或許會背長江黃河幾公里,不過一旦離開學校,解決問題、接受失敗的能力很可能不如國際人才,「要打造亞洲新矽谷,需要一些環境的氛圍,資源不再只有你跟我。」

童子賢今(31)日出席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新創特區InnoVEX論壇開幕活動,會後被問及對新政府「打造亞洲新矽谷」政策看法,他指出,台灣畢竟內需不足,應該更加開放才能吸納國際人才,直言當下我國人才呈現淨流出,「你(新政府)要打造亞洲矽谷,結果人才通通往外跑,大概機會就很少了。」

他提到,台灣當下並不缺資金,也不缺人才的活潑想法,但法規的包容性、妥當性不足,此外,教育制度結晶化也是比較可怕的地方,「結晶很漂亮,但也很難打破,」直言我國科技大學每年耗費新台幣上千億元的教育資源,卻未能發揮實際效用,真正的技職教育卻呈現萎縮,「大學投資過度,是不是應該退場?它結晶了,但大家都希望發這個財,沒有人願意往後退一步,這就是台灣需要調整的地方,需要領導者有魄力執行。」

童子賢認為,當下台灣創業風氣還不如30年前,主要與社會逐漸富裕,大家不願冒險有關,「我記得在我創業那個年代,到處亂創業的一堆,死翹翹的也一堆,可是只要能剩下來的,就成為有機會起來的公司。」舉例來說,當初有幾名香港僑生畢業後不願意離開台灣,於是選擇創業,也就是後來的林百里、梁次震,「就跑出廣達了」,另外,還有緬甸僑生不願意離開台灣的周永明,以及不選大學、念專科的郭台銘。

在那個年代技職教育發達,大家念書會思考自己需要,不一定會盲目地念書。」童子賢還舉張忠謀為例,他說,年輕時的張忠謀就會思考,當初念哈佛才一年就發現自己念錯學校,因為哈佛並非最好的理工學校,於是毅然決然轉學到隔壁的麻省理工念機械,「這就是有趣的地方」。

他進一步解釋,當初的年輕人並不會受教育「套裝行程」的限制,但目前台灣有太多套裝行程,父母往往因為擔心子女出錯,因此要求按照套裝行程走,才導致升學惡化,「其實當下升學制度是在家長套裝行程中所形成的觀念,換教育部長是沒用的。」直言若家長過於重視分數,就會造成教育資源全部投入在「比對手多考零點幾分」上。

童子賢語重心長說:「其實教育目的不是要你背長江黃河幾公里,在座有誰還背得出來?」強調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考贏對手,往往背誦許多課本內容,不過,一旦畢業離開學校,面對矽谷等國際人才的競爭,或許在創新、勇於探索的能力不差,但解決問題、接受失敗的能力卻不如人,「要打造亞洲新矽谷,需要一些環境的氛圍,資源不再只有你跟我(指集中在少數人身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