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張的非核家園,計畫以再生能源發取代。(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綠氫能時代》系列四
文/蔡百蕙
台灣正面臨能源與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主張非核家園的蔡英文新政府在上月底已就定位,核電如何落實以綠電取代,是各界關注的焦點。為民進黨擘劃再生能源計畫的交通大學光電所講座教授黃得瑞指出,只要翻轉以前的做法,2025用再生能源補位532億度綠電沒有問題,還可帶動國內綠能產業發展,翻轉佔比將近2成的核電,變成2成的再生能源,具有劃時代意義。
最快在2年後,從核一廠已運轉40年的一號機組開始,核電機組在2025年前將陸續除役。換言之,屆時每年400億度的核電即將消失。
▲核電廠將陸續退役,最快在2018年由核一廠一號機開始。(圖/翻攝自台電官網)
但是,新能源專家黃得瑞毫不擔心。他表示,台灣是全球太陽能電池第二大生產國,每年有生產10GW太陽能電池的實力,過去7年來卻僅裝置約0.5GW的太陽能發電系統,使得台廠生產的太陽能電池98%要靠出口維生。
依經濟部能源局委託工研究的調查評估,台灣地區太陽光電系統的安置除屋頂外,只要再充份利用受污染土地和地層下陷區,未來10年每年可增設2GW太陽能發電,10年後就有20GW、約250億度電,加上風力發電125億度,以及地熱、生質能和氫能等綠能加總也有157億度,2025再生能源絕對可取代核電。
而各項新能源中,氫能源更是值得期待,潛力無限的未來能源。在去年大選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曾與日本國會議員、前環境大臣小池百合子在來訪時深談,而去年10月訪問日本,更直接和日本官方接觸討論氫能源,都加深了民進黨強化發展氫能源的決心。
氫能源的來源和應用範圍相當廣,可來自鋼鐵等工業副產品,也可從天然氣提煉,更可以水電解產生氫;應用上可做為交通工具動力,例如豐田汽車已於2014年底推出的氫氣車MIRAI,更可做為燃料電池動力發電。
▲台灣的太陽能和風電都是最有潛力的再生能源。(圖/記者陳明仁攝)
如果要運用最乾淨形式的氫能源,黃得瑞表示,應該要以多餘的再生能源電解水產氫,但現階段的再生能源發電還太貴,「用來電解水產氫價錢會貴得離譜,但5年之後應該可做得到,」他強調,台灣現在只有水力發電有自主性,從國安角度來看非常危險,2%的能源自主率如何大幅提升,「發展再生能源和氫能源是必須的。」
可惜,多年來台灣的氫能源發展保守,能源局長林全能於一年前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訪時,雖肯定氫能源的乾淨性與發電潛力,但依過去發展路徑評估,要到2030年,氫能發電才可達40億度。
黃得瑞則認為,若積極佈局,氫能發電可提早5年,在2025達到40億度的發電量。
用氫儲存再生能源
自從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在原本核電使用國家中,德國算是其中最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以取代核電,甚至喊出在2050年,這個全球第4大的經濟體要以再生能源提供全國80%的電力。
▲台灣多數民眾反核,每年皆有環團發起大型反核遊行。(圖/東森新聞提供)
黃得瑞指出,這就是要以風力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搭配氫能,在再生能源產生多於電網所需電力時,可電解水產氫,以氫氣形式儲存多餘電力,利用這個稱為「電轉氣」的技術(Power to Gas),「再生能源才能24小時穩定供電,」這種概念一定要有,而且現在就要開始準備。
「要是現在不開始做,3、5年後還是做不到。」
曾擔任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長的黃得瑞建議,許多科學園區的工廠或者中小企業,也非常適合以氫燃料電池做為自備電源,「有的工廠設備開了之後,幾個禮拜都不能停,更需要有自備電源,」尤其在921地震發生後,很多廠商擔憂,一旦大地震導致斷電,而備用電源又供應不上的話,損失會很大。
台灣模式應小而美
參考日本氫能發展路徑,黃得瑞認為,整體供電上應該與日本同方向,但畢竟國情不同,台灣更適合朝小型發電先發展,例如家庭用燃料電池發電,甚至還更小型的,例如攤販用的移動型電源。
至於運輸載具的應用,包括日本、歐盟和美國都先鎖定以取代汽油車為發展方向,「日本甚至考慮得更長遠,連火車、飛機也納進來了,」但是台灣的優勢在氫機車,亞太燃料電池公司開發的氫機車續航力有80公里,儲氫罐用完後要再填充,也可以建立以便利商店為據點的交換模式。
「以現有技術為基礎發展,有的領域可以領先世界,不是什麼都要跟著日本走。」
氫能不僅可與再生能源相輔相成,讓台灣邁向非核家園,擴大應用在交通載具上,更可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新政府接下來要拿出什麼樣的魄力落實氫能發展,令人期待。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