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觀測颱風與救災功臣!MIT「福衛5、7號」Q3發射

記者戴榕萱/台北報導

上周記者用文章為大家導覽NASA特展的精彩片段,瞭解到如果沒有美、蘇兩國的軍事較勁,人類可能一輩子都沒想過要踏上地球以外的行星,因此太空梭的研發也是拜「飛彈」所賜,那麼今天記者要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正港MIT台灣衛星」的英勇事蹟!


►►美、蘇兩國都想當老大?由你判斷到底誰才是強國

►►暑假來場華麗的太空冒險「NASA特展線上導覽」

▲你知道嗎?台灣也有自己的MIT衛星(圖/記者戴榕萱攝)

記者在導覽篇中有提到台灣也有自己的「國家太空中心」,不但這樣台灣也有自己的MIT衛星喔!在NASA特展中,其實很多民眾都是到了這區才知道「原來台灣有自己MIT的衛星」,並且還是救災功臣。

▲福衛七號氣象衛星1:1模型,重量為250公斤(圖/記者戴榕萱攝)

衛星體積大小會隨著任務的不同有所差別,例如:遙測、導航、通訊、氣象、軍事、科學...等;台灣將要在Q3(第三季)發射福衛五號即是遙測衛星簡單來說就超級巨大的「攝影機,主要任務為拍攝台灣以及地球上的海、陸狀況,可用於環境監控、或是救災的地形檢視...等等。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時發生海嘯,福衛二號就及時提供準確地形,讓國際救援順利進行。一顆衛星的壽命平均為5年,由於福衛二號已服役11年之久,因此將要用福衛五號來取代二號,並且提高了影像的解析度,且全球覆蓋的範圍也超越了二號。

除了遙測衛星用來觀察地形之外,若要有準確的颱風預報,就必須依賴「氣象衛星」,福衛三號於2006年4月15日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成功,至今也整整服役10年,為了要讓氣象預報更精準,2017年將要用「福衛七號」來取代三號的工作,持續守護台灣人民。

 

▲此為1:7「福衛三號」火箭模型,紅圈處為搭載衛星的船艙(圖/記者戴榕萱攝)

福衛七號是台灣與美國的跨國合作計畫,共有13顆,其中一顆就是正港MIT,預計2017年會先發射第一批(共六顆)進入離地球約500公里處的軌道,兩年後會將另外七顆送入約700公里處軌道。因為颱風是屬於熱帶低氣壓,因此第一批衛星,將會分布在南北緯25度間做低氣壓的觀測;另外第二批則位於較高緯度(約72度),每天可以提供8000個分布點的大氣資料;因此,福衛七號將是氣象觀測者瞭解颱風動向並降低颱風路徑誤差的得力助手。

衛星其實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無論在通訊傳播或是氣象預測都是少不了它,而且台灣國家太空中心(NSPO)一直參與其中,這也是國人最大的榮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