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弔唁罹難船長,家屬提八項訴求。(圖/東森新聞)
文/李復甸
「民粹政治」"Narodnichestvo" 是與「菁英政治」”elitism” 相對的一個名詞。起源於一八六○年代,為俄國革命的一支,視農民為俄羅斯傳統的傳承者。重視農民的革命潛力,而與主張工人革命的馬克思主義者對立。「民粹主義」"populism",因十九世紀末,美國西、南各州農業蕭條而興起。譴責國會為富人所把持,要求政府補助小農,主張還政於「民」。
“Narodnichestvo”與 "populism" 兩者都被翻譯成「民粹政治」。但都因傾向於不經意見交流協商,僅由人民個自利益作出粗率的判斷,類於直接民主。在一般文字使用上,都傾向於負面的意思。
民主主義 (democracy) 希臘字頭 demos 是人民的意思,kratia 是統治的意思。人民統治的根本在於會議。所有的事情討論完有共識,就依結論;若沒有共識,必在充分討論之後交付表決。所以,表決不能代表民主。
而民調更不代表民意。二十世紀,眾所推崇的傳播與政治學者利普曼 Walter Lippmann ( 1889 – 1974) 在其不朽名著民意原理 (Public Opinion) 中反覆強調,一個意見的形成,必須經過會議的討論與辯論,媒體的傳布。甚至要經過集會與結社,才能從少數人的創見逐漸變成社會共識。
人民的結構,大多數該是中庸之才,上智與下愚該是少的。民主政治假設人民是理智的,意思是說人類會在意見交流中選擇聰明有利的方案。若是不經意見形成的過程,就使用表決,只會扼殺少數的意見,結果必然不會是傑出的少數意見。
而這些有利社會的少數意見可能會是,日後的多數意見。假如民調可以成為政府施政的依據,那麼在網路發達的今日,一切 ivote 就可以結束。徹底民粹,就不需要國會了。
▲「一隻狗打趴國軍」,少將批虐狗事件民粹,辦理退伍。(圖/東森新聞)
拉丁法諺謂:「眾人之事應由眾人支持」。(Quod omnes tangit ab omnibus debet supportari.)並不是依照民粹來執政。而是要用溝通與理智來贏的社會眾人的支持。民主法治端賴社會意見之溝通與共識之形成,而不在於表決。國會是論理的神聖殿堂,不是展現政治肌肉的處所。
民主制度所保障的是個人言論自由,卻不能以少數人的意見裹脅群眾。任何意見都應多作討論,尋求共識;議案之通過,應該只是水到渠成之事。一個會期來,在立法院民進黨過半的政治現實中,我們已經充分聞到民粹政治的煙火味。
追求現時社會的多數意見,不該是政治家的責任。馬英九八年總統任內一心要成為九百萬人支持的總統,以致自我沉醉於佔有多數國會席次,忘記了要為社會形塑一個溝通意見有利全民的政府。我們確信馬英九沒上過「民意原理」這一堂課。
政治效能之提升,不在乎國會中政黨人數之多寡。眾人之事多從理性溝通尋求共識著手。迷信菁英與迷信民粹,都是不信賴民主。同樣也是高票當選,立院過半,繼起的蔡英文總統可曾在馬英九的慘敗中學到經驗 ?
●作者李復甸,中華民國仲裁協會理事長、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教授、執業律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