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南海仲裁案引發全球關注,結果將在本月12天揭曉,但在此之前,國際外交和輿論戰早已在華府拉開序幕;除了美中菲三方,包括台灣、日本和東南亞各國無不積極表達立場,以爭取最大的利益。
▲菲律賓與中國的南海糾紛,今日在荷蘭海牙的聯合國法庭判決。(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南海案的結果將在今天出爐,華府外交界和學界都認為,結果可能對菲律賓較為有利,不過內容冗長,菲律賓和涉事各方多有解釋空間,爭議焦點恐不會有直接結論。
有關南海的國際外交和輿論戰已在華府延續3年,案件多由華府律師與法律界主導。菲律賓曾在2013年透過智庫說明法律程序,但因此案牽涉美中關係,華府不希望表明自身立場,而在北京眼中形同公開介入,菲方的行動因此轉趨低調。
隨著仲裁迫近,北京方面一改初期態度,2014年底開始南海群島7島礁填的海工程,隔年美方回應軍事行動,中國再以島礁軍事化為由,雙方持續展開對峙;隨著時間過去,北京和華府的輿論戰在7月達到高峰,此外非仲裁方的台灣、日本、越南等國,也紛紛透過智庫和媒體,向華府說明己身立場。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荷蘭海牙公布仲裁時間前,宣布美東時間12日召開為期一天的第6屆南海會議,屆時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將在會議午宴發表談話,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擔任閉幕主講人,菲律賓駐舊金山總領事班蘇托(Henry Bensurto)也將出席會議,但3人的時間會錯開,不會公開碰面。
另外,包括台灣、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澳洲等國的法律學者,也會說明仲裁結果公布後的各國狀況。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