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培麗 圖/吳挺瑋
裱褙是古老的行業,因行業養成的特殊性,水墨字畫的裝裱師傅多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中年人,吳挺瑋則是三十而立的裱褙藝術家,不但已經累積了十一年的經驗,且跳脫出有別於過去傳統裱褙的思考,他的配色、漸層色樣和創意囊獲收藏家和畫家的喜愛。他把裱褙由工藝推向藝術,自成風格,令人驚艷。
中國的裱褙工藝其實有數千年歷史,古字畫能夠保存千年以上都是拜裱褙之賜。雖然精神和工藝技術仍沿用至今,但畢竟還是一個藏在畫作背後的工藝,即使它和字畫在同一個空間裡,卻鮮少人在欣賞字畫時會注意它。
但吳挺瑋不一樣,他唸華梵美術系時畫的很好,因此有老師建議他畢業後走創作路線,但他卻獨愛裱褙。曾主動寫信給國內知名油畫裱褙師和建築系老師詢問修復裱褙的技術,但都石沉大海,大三時系上剛好有裱褙課,於是他跟老師學習,當老師在台藝大兼課時,他必會隨著前往聆聽學習。在不到二十歲時他已經知道自己要走水墨裝裱修復這條路。
▲藝術家吳挺瑋。
學習修復或裱褙是時間和空間的付出。畢業後他到太古齋工作,還好靠著父母的支持,得以繼續研究學習修復裱褙。在此期間他幸運地認識了裱褙界大師著名的岑德麟老師,也是他現在的太老師,他回憶第一次他看到岑老師的裱褙作品,像是當頭棒喝般領悟到配色是裱褙的主要精神,而『雅』是最美的裱褙,於是他努力借著美感的養成和精細的技術、成為現在裱褙藝術市場裡最搶手的裱褙修復師之一。
裱褙修復最重要的就是漿糊和水,用澄粉煮漿糊不論是太稠或太稀都不對,要煮得一手好糨糊完全是時間累積經驗,歷經一次又一次嘗試、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直到現在他只要用手觸摸就可以分辨是否是濃稠合度的糨糊,以糨糊上底時均勻、不會過黏或過乾游刃有餘。他的精心耕耘、虛心求學,第七年後才敢自信的、肯定自己能夠做好裱褙修複,於是兩年多前成立『青雨山房』,終於有了自己的裱褙工作室,終身致力於裱褙藝術。儘管他曾說裝裱修復說穿了不過是工匠黏貼的工作,但是這黏貼的背後卻是一段漫長的技術學習和美感的養成,他看畫展、品茗、閱讀、蒐藏畫作、陶器瓷器、跟裱褙師們常常用網路群組交換裝裱技術和新材料訊息,養成他雅而脫俗的美感,結合他獨有的創意,把精緻、優雅甚至浪漫呈現在裱褙上,為字畫添加光彩,發揮相乘的效果。
▲似銀河落九天。
其實不論我們現在裱褙也許是延續清宮的樣式或是宋朝的樣式,不外乎大都是來自裱褙師自身的美感,依個人的美感去訂出模式。數千年來長時間的累積裱褙已經有一定的美感,最明顯的是我們在故宮所見字畫的裱褙,畫心的上下都有單一色的絹襯著。現代的水墨畫風多樣,有的抽象,審美也趨向多元,這也是現代裱褙走向創意的原因,該如何變化?又該如何把現代的美感溶入卻還是雅緻,但不至於過於現代。吳挺瑋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他自稱的鬼點子多,他對裱褙的期待與追求。吳挺瑋最喜歡漸層的美感,他喜以礦物顏料染絹,一個接一個染表現顏色漸層的美,也曾經裁出一條一條不同藍色的絹、紙,然後一條一條貼成漸層的藍,裱褙一張水墨,並刻意讓紙條的末端出現不規則的長度,為了讓賞畫者能夠瞭解畫與裱褙之間的關係。
讓人看到畫也同時也看到畫的天地(裱褙字畫時所謂『畫心』就是畫作本身,畫心的上方會留一段絹布,稱為『天』畫心下方的絹布則是稱為『地』)。漸層配色像是為畫展開一個空間的美感想像,又像是為畫做藝術的延伸,過去從未在裱褙上出現的漸層色,也成為吳挺瑋獨一無二的美感商標。他很敢討戰空間,大膽留空間。甚至打破傳統裱褙天地都是一樣大小的慣例,有時候他會依照畫作給他的感覺,做出天地大小不一致的裱褙。裱褙另一個講究的是紙,他偏愛大陸紅星牌的古紙,打開櫃子,蒐藏數十萬元的紙張,為裱褙執著到完美的境地,他認為「裱褙就是為書畫服務,要做到有服務到才是好的裱褙。」
畫的一手好畫的他,有時候加水彩和礦物顏料染絹和紙,甚麼都嘗試就是不用亞克力,亞克力屬於塑膠不透水,紙張對水的反應不再敏捷,漿糊就會用的非常濃,紙張的收縮會變得無法控制。他尊重紙的生命,所以不用壓克力顏料,或許它的裱褙在百年後還可以被修復。從墨條、絹、紙、糨糊、到畫框,他都選用最上等的材質,為每張畫每幅字,構思最能夠呈現畫面的裱褙。他知道自己龜毛的個性,常不放心把前端作業交給助理,導致他的工作室堆滿排隊等他裝裱和修復的字畫。修復古字畫時,他會用熱水擦拭一點點畫紙,看看是紙張原來的顏色或是紙張老化,也會準備三種墨條,適各種情況使用,染新畫用日本開明,有些墨老了膠壞了成墨霜感,用於紙老化成灰粉狀的字畫,老墨配老畫。有些字畫則用寫起來有膏狀油亮感膠重的墨條。至於常出現的紙張黃斑,是時間的自然變化,老一代的畫家會自己煮鹿膠在紙上打底,修復時可以自己調,比較好處理。但現在的畫家不但把畫畫在不同材質上,再加上台灣氣候潮濕,膠還沒乾就疊色,容易發霉,紙張長黃斑,像頑劣的孩子,但到他手上都可以迎刃而解。黃斑處理就是用熱水洗,他會仔細的一點一點處理,有時候洗完一幅畫,耗時耗眼力,但看到還回原有的藤黃、赭石,花青等等美麗的礦物原色時,他會滿心喜悅,忘怯辛苦。
▲修復前
▲修復後
他經手修復或裱褙的字畫不乏名家,如張大千,黃賓虹,亦有當代著名水墨家,企業家還有新銳的藝術家。他會依作品尋找適合的裱褙,有的依照原來的感覺,畫心是白色的就會配白色的再加上一個細的底色的邊,甚至自己做木畫框。木框的作工一樣精細,不用一根鐵釘,以卡榫呈現、完全崇尚自然,讓人連畫框都愛不釋手。
他配合過許多名家的畫展,最近合作的水墨書法家徐永進在港展出,指定他裱褙。為了符合藝術家不用掛軸、不想太傳統的表現方式,他設計以透明壓克力做桿和軸,可以重複用、時間上急迫也適合使用,雖簡單卻也完美呈現水墨效果,頗受徐永進喜愛。每每他的裝裱都會為畫加分,經他裱褙後的畫作特別容易出售,因此市場也反映了他的價值,它的藝術性並非只是一種創意也是廣被接受的美感。
▲大膽給空間
吳挺瑋細膩的裱褙與設計常讓人誤以為是畫的一部分,像是藝術家畫作裡自己做出來的效果,儘管有藝術家表示無法接受,覺得搶了畫的風采,但大多數都是喜愛他的創意和精細的做工,這就是吳挺瑋的風格,他的裱褙如畫一樣的引人注目,很難不在裱褙修復領域裡脫穎而出。裱褙和畫在同一個空間是他理念,他的選擇也成就他在裱褙領域的聲名。
綜觀他在裱褙市場令人讚嘆的主要原因是他獨特的美感和精緻做工與創意,這裡面也同樣意味著他的個性,細膩、灑脫、執著和自信,他說:我裱畫從來不考慮長度的問題。所以有時候可能很難掛。他重視裱褙的延伸的效果,有時會染點墨,做到三色搭配。秉持裱褙是和畫在同一個空間裡的感覺,也很大膽的給空間,裱褙在他的手裡又何嘗不是一幅畫呢?畫心之外,你一定會看見他。
……………………………………………………………………………………………………………………………………
蕭培麗,ETtoday撰述副總編輯。政大EMBA科技管理研究所。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研究所。曾任中天香港財經主播,東森新聞採訪中心副主任、財經組長,中廣記者,黨營事業華夏投資公司顧問,東森大陸事業部顧問,台灣民俗村顧問,卓越雜誌顧問、新超科技副總經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