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中文市場需求大,近年來除了企業人士,連小孩都開始搶著學中文。(圖/閔幼林提供)
《新南向 – 前進印度》
文/蔡百蕙
11年前,閔幼林來到印度自助旅行,看到一個12多億人口的大國「什麼都沒有,」對她而言,這正意味著處處是商機,決心在印度留下來。「賣過珍珠奶茶失敗了,可是可能另一個會成功,」於是她改開中文補習班,沒想到,這一試測出印度龐大的中文需求,不僅印度塔塔(Tata)和韓國三星(Samsung)都找她做企業內訓,現在連印度家長都搶著送小孩跟她學中文。
「印度不是只有貧窮!」漢你中文創辦人閔幼林說。她親眼見證近年來印度的轉變,從商務中文起家,教過企業老闆、CEO和外商公司主管,最近卻是印度中產階級以上的家長們追著她跑,「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的,不是只有台灣。」
送小孩來跟閔幼林學中文的,一開始最小的是6歲,後來年齡層竟向下逐漸降低,後來連只有1歲多、2歲的小孩也請她教。問她為什麼印度家長這麼早就讓孩子學中文?她答道:「他們認為愈小開始學,就愈有競爭力。」
由於新德里的交通太差,尖峰時間通車到市中心上課,單程就要至少一個多小時,於是現在還有家長央求閔幼林到新德里西南郊的古爾崗市(Gurgaon)開分校,閔幼林說,她實在無能為力。
中文的市場需求龐大,中文學校卻無法擴展應付,和中文師資的招收不易有關。
▲來旅行看到印度什麼都缺,有市場開發背景的閔幼林立刻嗅到了商機。(圖/記者蔡百蕙攝)
閔幼林表示,「印度要找到中文的母語人士很難,」台灣的老師卻又不願意來,她抱怨關於印度的報導大多負面,「每次回台灣看新聞,都覺得不是這樣的!」基於台灣人對印度落後國家的刻板印象,原本談好要來的老師,最後往往會臨陣退縮,「都發生好幾次了。」
印度市場大 台灣只派了10個老師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陳牧民認為,「印度是台灣人可以去開發華語市場的地方。」印度羨慕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之處,但基於印中關係並不友好,中國佈點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卻打不進印度。
分析起印度的中文市場,前印度外交官、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方天賜也指出,中國與印度間貿易額龐大,對華語有迫切的需求,「因為印度人不知道中文是吃虧的。」
除了有龐大的華語商機,方天賜更認為,透過中文輸出,台灣更可進行軟實力的文化外交,透過語言教學,更能傳遞台灣文化與價值,「在印度的頂尖大學裡,哈台族的培養很重要,」藉此增加印度人對台灣的喜好度。
▲學者認為,台灣輸出華語教學人才到印度,也有利文化外交與軍事交流。(圖/閔幼林提供)
目前教育部採取與印度大學合作的方式,補助清華大學在6所印度大學成立「台灣華語教育中心」,現在全印度6個駐點卻只有10名教師。
更特殊的是,連印度軍方都曾經要求台灣政府派人去情報學校教中文,要了解中國解放軍,不可能求助於中國,就只能靠台灣。方天賜強調,教軍方中文還有戰略上的意義,可擴展與印度軍方的關係,「全世界很少有對華語需求這麼大的。」
早在2011年,時任教育部長的吳清基訪問印度時,在一場與印度人資發展部長的會面,對方當場表示希望台灣增派中文教師,而且希望派一萬名。「可是到現在還沒有做起來,教育文化協議也還沒有簽定。」方天賜嘆道,這樣的文化外交,外交部在現行規定下,也沒有提供補助的法源,「很可惜,看到機會可是做不起來。」
陳牧民也惋惜道:「這是一架飛機就可以辦到的事!」買一台7億多的阿帕契,足夠送170個老師去印度教華語10年。
看不見台灣的優勢,就只能讓機會流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