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興/髮夾彎也有兩種

2016年08月3日 10:20

▲蔡英文執政, 遭外界質疑「施政髮夾彎」。(圖/記者李毓康攝)

文/葉家興

髮夾彎(Hairpin turn)最近在媒體能見度頗高。如果在慧科資料庫中,搜尋台灣媒體報導出現「髮夾彎」的次數,發現2013、2014、2015年分別才出現47、52、68則新聞,而今年才過了7個多月,出現新聞已經高達281則。而且,過去幾年多半是在交通、公路的新聞裡出現「髮夾彎」,指的是道路路線如同髮夾的原始含意。而今年卻往往出現在政治新聞裡,用來描述新政府執政後推行的政策與說法,與在野時的主張落差太大。

不過,本文所說的「髮夾彎有兩種」,可不是道路交通一種、政黨政策一種。而是就政府決策而言,為了求取多數人民之福祉,變所當變本來就有其必要。然而這種髮夾彎,是來自謹慎謙卑的調整,還是來自傲慢投機的權謀,人們必須放大眼睛,仔細分辨。

謹慎謙卑的調整,是基於「當事實改變,我也會改變想法」的成長型思維,也是成功決策的必要條件。例如,榮獲《紐約時報》編輯選書、《經濟學人》雜誌2015年度最佳圖書的《超級預測:洞悉思考的藝術與科學,在不確定的世界預見未來優勢》(Superforecasting: The Art and Science of Prediction),作者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泰洛克(Philip E. Tetlock)就對「一貫的反覆無常」的經濟學家凱因斯高度讚揚。

凱因斯除了在學術上為走出經濟大蕭條而聞名以外,也是成功的投資者。1920年,他的外幣預測結果錯得離譜,財富幾乎付之一炬。後來他站穩腳步,並在1920年代,為自己和其他人賺了一大筆錢。但1929股市崩盤,他再次損失慘重。然而其後他修正投資觀念,東山再起,1946年去世時,凱因斯又是位超級富豪。

▲林全帶領內閣全力衝刺。(圖/行政院提供)

關鍵就在於「凱因斯永遠準備好,只要情況適當,不但要反駁他人,也要隨時反駁自己。」並且,他對立場反轉完全不覺得自責,相反他用此來指責那些頭腦僵化的人。他的行事風格是一貫的反覆無常,原因是他認知現實是無限複雜,沒有一成不變的事務。承認失敗並從中學習到經驗再出發,乃是成功的基礎。

凱因斯並不像宿命論者一樣篤信事情注定要發生(或不發生)。他以積極的開放心胸、理性的謙遜作為決策判斷的依據:嘗試、失敗、分析、調整、再嘗試。凱因斯的「髮夾彎」務實主義,讓他不但在學理上提出走出經濟大蕭條的總體經濟政策,也在私人投資上靈活調整,從而能夠兩次破產而終成巨富。

泰洛克教授在《超級預測》書中,詳細分析了兩個長期的研究計劃,為何看似普通人的「超級預言家」,在政治經濟國防等事務的預測成績斐然,遠勝過政府高薪聘請的專家?他發現,最重要的特質就是「永遠的β版」,就像是電腦程式最終版設發行前的測試版,會不斷地試用、除錯、分析,無止盡地改善。一個人能否成為「超級預測員」,關鍵在其致力於「更新信念」與「自我進步」的程度,而這因素比其聰明才智重要三倍!

因此,謹慎謙遜的「髮夾彎」,其實是通往成功的必須道路,這是相信變得更好是可能的「成長型思維」,是謀百姓福祉的務實主義。這種「髮夾彎」跟「說一套、做一套」,圖私人利益的投機欺騙可有天壤之別。而把後者稱之為「髮夾彎」,實在污辱了這個交通術語的科技含量。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葉家興,在香港吐露港灣生活與任教的台灣客家人,出生在《冬冬的假期》電影裡的小鎮苗栗銅鑼,台大電機系學士、經濟所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精算、風險管理與保險博士。1996年離台前在金門太武山麓服役兩年。譯有《經濟學與社會的對話》、《世代風暴》、《助人為獲利之本》、《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等。著有《理財與保險--迷思與反思》、《陸生元年》、《未來事件交易簿》。以上為個人言論,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