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不迷航 都要感謝凡人英雄──唐‧貝特曼

記者戴榕萱/綜合報導

當人們正享受著搭乘空中巴士在各國旅行時,有無想過機師是如何越過層層山巒、避開障礙物呢?今航太技術發達,除了機身本體受損或駕駛不當之外,空難的機率幾乎微乎其微,但很難想像過去的空難中,把飛機開去撞的頻率卻是高得嚇人,自從有了唐.貝特曼(Don Bateman)使美國航空正視了這個問題。

▲駕駛艙(示意圖/翻攝於msn news)

航太技術發展自今,駕駛排除飛機故障、駕駛失控、非恐怖份子的狀況下,讓發生空難的機率幾乎接近零,稱做「可控飛行撞地」(Controlled flight into terrain,簡稱CFIT趨近於零,不過很難想像的是,在1993年到2002年發生空難的原因卻都是發生於「可控飛行撞地」的原因,且死亡人數共多達9千人。

▲貝特曼發明近地警告系統(圖/翻攝於bloomberg)

唐.貝特曼(Don Bateman)自小因好奇而親眼見過失事現場,而立下「解決空難」的志向,發明了「近地警告系統」 (ground proximity Warning System,GPWS),利用無線電潑往地面發射,飛機就能計算離地多少距離,就可以避免離地過近,不過在起初的發明卻只針對地面而忽略前方,一架阿拉斯加航空的波音727在1971年撞上山壁,發生全機罹難的重大空難;貝特曼對自己的失誤感到痛心,在此之後便加入全球地形地貌的資料庫,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也自1974年起,下令要每架飛機都需安裝近地警告系統。

不過眾多航空為了減少成本,對於警告設備絲毫無感,人性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在一起1995年嚴重的空難事件後,美國航空態度終於轉彎,決定安裝警示系統,並且在2001年FAA規定所有「六人座以上噴射客機」都須加裝強化近地警告系統(enhanced ground proximity warning systems)。

▲2011年唐.貝特曼受歐巴馬頒「國家技術與創新獎章」(圖/翻攝於bloomberg

目前唐.貝特曼已高齡84歲光榮退休,雖然貝特曼研究出來的航太產品最終被漢威(Honeywell)接手,不過不可忘記因為有了貝特曼的發明,讓許多民眾可以安心享受跨國旅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