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變成精美工藝品 兩岸青少年動手體驗微雕樂趣!

▲兩岸年輕人動手體驗核雕。(圖/新華社提供)

本報訊

參加中華兩岸青少年世遺藝趣營的營員們連日來徜徉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海洋,所看、所聽都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關。所有課程中,最受歡迎的是體驗課,兩岸青少年通過動手操作以及與大師們的互動交流,深切瞭解非遺的精髓和傳承的不易。

有「中國工藝雕刻之鄉」之稱的蘇州光福鎮,是「蘇作」「蘇工」重要發源地之一。以空、飄、細為特色的玉雕與以精、細、雅為特點的核雕,是光福鎮的主打工藝品,也是孩子們此次藝趣營行程的重點參觀專案。

「小小的橄欖核上能雕刻出這麼多個頭像,好厲害!」「你用放大鏡去看,這個核舟上的窗戶居然可以打開,太神奇了!」在光福鎮的許忠英核雕藝術館,營員們一邊睜大眼睛欣賞大師精彩絕倫的核雕作品,一邊發表自己的感想。

作為中國傳統的民間微雕工藝,把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雕刻成精美工藝品,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3歲的林燕妮對手工藝情有獨鍾,參加藝趣營前也接觸了不少手工創作課程,但她對於核雕仍充滿新鮮感。在橄欖核這麼小的物體上,雕刻出這麼多栩栩如生的花紋、圖案乃至人臉,讓她直呼驚奇。

在非遺傳承人許忠英老師的指導下,林燕妮拿起核雕刀,專心雕刻了近半個小時。她說,這是自己第一次接觸核雕,通過體驗,她明白了任何藝術創作都需要耐心和積累。「我只刻了半小時,就感覺眼睛很澀,不停地眨,手也酸得發抖。大師們創作靈感迸發時可是要連刻十幾個小時,真是很不容易。」

許忠英說,核雕的確是一門需要費工夫、下狠勁的技藝,走不了捷徑。現在年輕人面臨的誘惑很多,很難像她年輕時那樣定下心來學習和創作。她希望真正熱愛核雕這門技藝的年輕人能夠潛心揣摩,「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會有收穫」。

在體驗精細的核雕課程前,參加藝趣營的兩岸青少年還參觀了蘇州版畫大師沈民義的作品,並現場體驗了浮水印木刻版畫的雕刻和印刷等流程。

第一次接觸版畫的徐泳濬直呼木板雕刻實在很辛苦:「一會兒手就很酸很累,雕刻時感覺很難用上力。」

林燕妮說,刀與木板接觸時感覺很難把握方向,倘若真想在木板上刻畫出精美圖案,不僅需要精巧的構思,還要具備充足的體力。

對於版畫印刷,孩子們顯然興趣更高,好幾個人圍在一起,不停地加墨塗染、按壓和平整,直到一幅完整的作品呈現眼前。「版畫與一般繪畫相比,工序更繁瑣,但一旦雕刻完成,就可以印出很多張作品,還是蠻有成就感的。」徐泳濬說。

以「世遺精神 藝趣江南」為主題的中華兩岸青少年世遺藝趣營由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主辦,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常熟兩岸書院承辦。藝趣營參加人員約70人,主要包括兩岸婚姻家庭子女、從事兩岸婚姻家庭服務工作人員和兩岸青年志願者等。

藝趣營於22日開營,為期一周。接下來幾天,營員們將繼續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線,前往泥人博物館、二胡文化展示中心、木雕體驗館等學習非遺課程、體驗傳統手工技藝。(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