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不被祝福的九三遊行 省鈔票固選票的轉型悲哀

▲軍公教各團體上凱達格蘭大道抗議。(圖/記者季相儒攝)

文/陶本和

老子《道德經》第二章寫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白話文的意思是,美的標準是相對於醜;善是相對於不善;無中生有,有又歸於無;難相對於易;長相對於短;高相對於下。

軍公教93大遊行號稱有25萬人上街怒吼,表達對蔡英文政府年金改革的不滿,抗議被外界妖魔化,被視為一群領太多、拖垮國家財政的罪人;從數字上看,軍公教確實領太多,可是同老子《道德經》的理,這個「多」,其實是相對於普遍社會勞工領的「少」。

軍公教的年金有其歷史背景,過去在錢淹腳目,沒人嚮往公務員的時代,政府以利誘的方式給了承諾;只是時過境遷,社會經濟大不如前。新政府面對財政危急,想要進行任何改革,跟各界對話或溝通的方式很多,但今天府院的態度,若真的要把兩張A4的擬答唸誦完,就當是種誠懇回應,那就不能怪有人臆測政府早準備好大砍軍公教的決定,甚至暴露政府在「開源」工作上的疲弱,國內外毫無施展空間,沒能把餅做大,只好截長補短、挖東牆補西牆,拉攏其他廣大階層,打擊同在台灣土地上的自己人,自以為是的談起「節流」之道。

另一個問題在於年金制度的變動,是可以透過公諸社會來討論的,也正是年金改革委員會正在做的事情,但這場大遊行背後,卻曾幾何時,台灣引以為傲的集會遊行自由,出現不同階層對立、互鬥的氛圍。

若從網路聲浪與筆仗來看,這場遊行顯現社會階層對立,謾罵、攻訐的圖文隨處可見。說來諷刺,以勞工爭取「實質周休二日」為例,這正是以公務人員的「勞動條件」為基準的訴求,照理說,軍公教應該是勞工要結合的「戰友」,以爭取更多的標竿和基礎,但一講到領得多、領得少,雙方像掉進水火不容的坑裡纏鬥,有人以不被祝福的遊行來看待20多萬人的聲音。

換個角度,如果勞工哪天想要依據公務人員標準大肆抗議,高喊:「為何軍公教可以,我不行?」但卻有另一群人從旁唱衰,讓其他階層對抗勞工,倒頭來,這對誰都沒有好處,甚至社會出現「我得不到,你也休想擁有」的狹隘,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在這次的遊行活動當中,另一個焦點則是新政府已經「完全執政」,要不要砍軍公教其實可以「完全決定」,就如同總統蔡英文所說的有自己的行程要走,要或不要,就一句話。

可是如果在整個政策的佈局與思維當中,摻雜了反正這些人也不會支持民進黨的念頭,砍他們一來可以省鈔票,二來還能固選票,那是最該擔心的轉型悲哀,這個轉型轉到階層對立,轉型也就不正義了。

●作者陶本和,現任《ETtoday東森新聞雲》要聞中心記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