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陸客來台人次增加,為何旅行業仍要上街頭?

作者:劉光瑩/攝影:鍾士為

大陸觀光客來台人數減少究竟有多嚴重?攤開觀光局的統計數字來看,2016上半年從中國大陸來台觀光的人次其實不減反增,為何許多觀光業者叫苦連天,甚至要走上街頭?台灣的觀光旅遊業,下一步該怎麼走?

8月下旬,專接陸客團的創世紀旅行社驚傳倒閉;9月12日,包括旅行社、旅館、主題樂園、遊覽車等13個行業業者組成的自救會,據傳將有超過兩萬人走上凱道遊行。有旅行業者吐苦水說:陸客大減4成以上,觀光夜市生意甚至因為陸客不來掉了6成,有人預言接下來還會有更多旅行社倒閉。

從觀光局的統計月報來看,陸客來台人次其實比去年增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這兩年來說,台灣前五大觀光客來源地依序是中國大陸、港澳、日本、韓國與馬來西亞,比較今年與2015年前7個月觀光客人次總計,中國大陸觀光客人次從去年的近180萬人成長至今年的200萬人,成長率12%。即使把衰退17%的港澳市場旅客計入,中國大陸加上港澳的旅客人次,也比去年同期成長將近2%。

陸客來台人數增加,為何旅行業仍叫苦?原來不是患寡,而是患不均。

蔡英文總統當選後,大陸方面策略性緊縮赴台旅遊團客,讓產業鏈上的飯店、藝品店、遊覽車業者苦哈哈。團客減少,但來台陸客總人次卻成長,表示自由行的比例增加,也就意味著這些自由行陸客的消費與住宿,多集中在北部。

「想像一下,如果你第一次去法國自助旅行,會先去巴黎還是先去尼斯?」一位資深旅行業者以簡單類比點出,無論什麼國家的旅客,自由行的首選都還是台北,因此團客減少,中南部的飯店、藝品店業者感受到衝擊最深。

這個統計數據另外引人注意的,是韓國、日本與泰國市場的大幅成長。。今年1至7月韓國來台觀光人次近37萬人,比去年同期成長近7成;日本成長2成5,泰國來台觀光人次雖然僅名列第八,卻有倍增的驚人成長。

阡齊旅行社董事長王全玉,也是台灣觀光協會董事,他擔任協會的韓國市場行銷召集人已經十年,他手下擁有兩家旅行社,在韓國推廣台灣旅遊已十多年,目前可說是台灣經營韓國旅客赴台旅遊的龍頭。

「2004年台韓剛恢復直航時,韓國年輕人連台灣在哪裡都不知道,我就多次前往韓國行銷台灣,這是多年努力的成果,」身為韓國華僑的王全玉說。

從十年前只有華航跟長榮飛韓國每週7班,到如今雙邊直航班機已高達每週198班,顯示台韓旅遊持續加溫,今年互訪人次可望突破150萬人次,王全玉更樂觀明後年可達200萬人次。

韓國觀光客為何哈台灣?

王全玉說,觀光局與業者多年來在韓國以偶像劇、微電影行銷台灣,最成功的就是2013年的「花樣爺爺」以及2014年的「爸爸去哪兒」兩檔行腳綜藝節目至台灣取景,讓韓國旅客對台灣趨之若鶩。

不只是團客,自由行的韓國遊客也急速成長。王全玉說,一開始韓國人對台灣不熟悉,幾乎百分百都是跟團,五年前開始有自由行,現在自由行已經佔韓國遊台旅客約四成左右。走在西門町與信義區,隨處可見年輕的韓國背包客三三兩兩逛街吃小吃。

怎麼在韓國行銷台灣?

王全玉說,因為韓國社會是壓力很大的,他在行銷時會強調台灣的治安良好,便利性高,對女性遊客最友善,也推薦鼎泰豐美食等飲食文化。重點是要針對不同市場量身定作,強調台灣的強項、別人沒有的。

但台灣的旅遊環境對韓國遊客還可更友善。王全玉就認為,捷運外語播報站名除了英文,應該再加上日文與韓文。

被團客減少直接衝擊的中南部,該如何自救?

王全玉認為,地方應該審慎思考,目前在地的產業與基礎建設是否足夠國際化?景點是否夠有吸引力?是否有能力接待世界各地來的自由行旅客?

新一代年輕的觀光客對於旅遊品質要求愈來愈高,網路也讓旅遊資訊更流通。當他們願意買單,一個人的消費能力往往是團客的3至5倍。

33歲的馮小姐是北京市政府單位公務員,她今年4月帶著父母以及4歲的女兒在台灣10天自由行。選擇台灣的原因除了覺得新鮮,也因為帶著老人小孩,「想選個語言方便,不會特別累的地方。」

她為了這次自由行做足功課。排行程是看螞蜂窩上的網友遊記,為了比較價格,她的住宿在Airbnb、攜程網等4個不同的網站訂購,高鐵票與租車都透過淘寶網購買。

3個大人1個小孩,10天的旅程含機票住宿,總花費超過33000人民幣(約合台幣16萬元)。馮小姐說,她聽朋友參加過8天7夜遊台灣的低價團,團費只要不到人民幣2000元,但就得不停進購物店,「行程很緊,覺得挺沒品質的,」她說。不進購物店的高價團,團費約人民幣7500元。

她帶著一家老小自由行的花費比高價團還貴,但她覺得值得。「爸媽跟孩子都很喜歡台灣,景點的品質不錯,價格特別合理,之後有機會還想再去,」她說。

她曾經去過韓國、香港旅遊,但還是最喜歡台灣。「有自然風光還有人文,也可以購物,這是其他地方比不上的。」

來自中國大陸的團客減少,並不是台灣旅遊業的末日。台灣的友善環境,對例如韓國背包客、大陸高端自由行旅客等有消費能力的遊客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整體觀光產業的提升,不應該只靠衝量,而是應該做到「有質的量」,才有積極意義。

旅遊業真正要想自救,而非等待他人來救,要從觀念改變開。

【延伸閱讀】

亂吃抗生素,當心養出超級細菌

每3秒殺1人,超級細菌為什麼那麼強?

一直好累?你可能生病了!

過來人的真心話  人生最大遺憾莫過於此

日本經營之聖:真正能支撐公司的,還是那些心地善良的員工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