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僅剩2千尾!即刻救援「台灣白魚」 放流食水嵙溪回娘家

▲台中市政府副市長(右3)林陵三與水利局長(左2)周廷彰在「台灣白魚回娘家-認識食水嵙溪」活動,和當地的國小學童、學者們,一同將復育的台灣白魚~放流在新社的食水嵙溪!(圖/台中市政府水利局提供,下同)

記者黃采薇/綜合報導

「魚兒魚兒水中游,游來游去樂悠悠~」被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台灣白魚」,如今僅剩不到2000尾,為還給牠們舒適的生態環境,台中市政府水利局辦理「新社區大南里番社嶺橋上游護岸整治工程」,也委託清華大學移置圈養台灣白魚,於日前(9/20) 舉行「台灣白魚回娘家-認識食水嵙溪」活動,一同將復育的台灣白魚放流。

▲主辦單位邀請—新社、大南、崑山三所國小學童共同參與放流活動,並在食水嵙溪岸邊懸吊的祈福卡上,寫下對白魚的祝福。

清華大學教授曾晴賢表示,台灣白魚是台灣的特有種純淡水魚類,牠的學名為「台灣副細鯽」,又稱「肉魚」、「軟骨溪哥」,於1908年為英國魚類學者Regan在日月潭所發現,比1917年發現的櫻花鉤吻鮭、還早10年發現,近1個世紀以來,牠從早期山村裡的食用魚類,因為棲息地破壞、人類濫捕、以及颱風山區土石流等因素,成為即將瀕危的魚類。

▲「台灣白魚」棲息地主要在新社區食水嵙溪及南投埔里,成魚體長約10公分,特徵為側線長且完整,生長在野溪裡悠遊的牠們,喜歡棲息在水草叢。

據資料顯示,原本「台灣白魚」棲息地主要在新社區食水嵙溪及南投埔里,成魚體長約10公分,特徵為側線長且完整,生長在野溪裡悠遊的牠們,喜歡棲息在水草叢;由於食水嵙溪的沿岸為住家和果園,為了防止淹水,當時造了水泥堤防、放置消坡塊,河道卻變窄、水流變快,在非野溪生存、沒有水草叢附著的牠們,常因颱風或豪雨時被大水沖走。尤其,近年因氣候的變遷,提高了豪雨的頻率,食水嵙溪的環境讓台灣白魚的數量銳減,於2013年政府公告—食水嵙溪為「封溪護魚」的河段。

為兼顧生態保育及防洪減災,食水嵙溪於今年6月初完成「護岸工程」,主管機關在新社區大南里大源宮旁舉行「台灣白魚回娘家-認識食水嵙溪」活動,台中市政府官員—副市長林陵三與水利局長周廷彰,以及當地的國小學童、學者們,一同將復育的台灣白魚放流在食水嵙溪,悠遊回娘家!

林陵三表示,台灣白魚目前估計不超過2,000尾,舉行放流復育活動,兼具治水、教育、保育等重要意義,也讓孩子們能深入認識台灣白魚,他也指出,珍貴的台灣白魚,稀有程度跟櫻花鉤吻鮭相同,為了落實生態保育,對於新社地區未來的觀光發展也有幫助。

▲主管機關在施工時,採用預鑄基礎吊裝、生態工法塊石護岸,依照台灣白魚的習性,設置「魚穴」生物躲藏空間。

周廷彰表示:「治水、保育共存共榮!」,番社嶺橋上游段很易淹水,損壞的堤岸急需修復,為確保白魚的生態環境,台中市水利局完工的「新社區大南里番社嶺橋上游護岸整治工程」,因為食水嵙溪為二級保育動物「台灣白魚」的主要棲地,結合生態保育的工程,亦入圍今年行政院公共工程金質獎。

為了讓復育台灣白魚、以及護岸工程一同進行,周廷彰指出,台中市水利局委託了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等團隊,將台灣白魚移到食水嵙溪支流—番仔埤溪旁圈養照顧,施工採用生態工法塊石護岸,並依照牠們的習性,設置「魚穴」生物躲藏空間,讓水草、螃蟹、鳥類及浮游類生物也能繁殖,而治水工程與生態保育也能共生!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廣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