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航/颱風假是倫理議題,而非競爭力問題

2016年09月29日 11:00

▲颱風天上班,機會成本上升,不見得創造得出正常日的產值。(圖/記者張一中攝)

文/周偉航

本次梅姬颱風,南部多縣市在風災第一日宣佈只放下半天,而被民眾罵翻了,也造成了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困擾與災情。第二日全台各地首長已被嚇到,就算下半日天氣還算可以,也紛紛宣佈放全天。雖然928已因為法律問題在勞工部份先行放假,但還是引起工商業界老闆的不滿。

颱風假就是個標準的「父子騎驢」狀況,怎麼都做都有人要罵。但總有一邊是比較沒道理的,那到底是哪一邊比較沒道理呢?

先來看看反對放假的說法。工商團體大老總是主張颱風假會損及競爭力,還有人指出放颱風假一天,會損失450億的產值。

但有「讀過點書」的人,都知道這種推論過度簡化。首先,颱風是個強大的自然災害,可能造成社會運作的障礙,因為交通打結,機會成本上升,你就算上班也不見得創造得出正常日的產值。

其次,颱風天上班有很大的「外部性」,像是員工移動與傷亡的成本,以及為了上班而犧牲的防災人力與資源,就算只計較可量化部份,這種外部性也大到不可能估算。

再者,風災上班如果發生意外,照道理老闆要賠,但這種賠償往往緩不濟急,這些放半天的南部縣市又是台灣勞權最不彰的地帶,這等於是把個人風險轉而讓社會大眾共同承擔,錢是自己賺錢,死是別人去死

▲員工冒著風雨上下班,增加不必要的風險。(圖/記者張一中攝)

還有,就算是颱風,台灣社會還是以「安全模式」在運作,許多行業仍正常運轉,未營業單位的能量也有機會在之後的工作日釋放出來(該買的還是會買),所以究竟會有多少產值損失,我想專業學者大概也很難算得出來。

想拿「產值說」施壓政府官員,當然沒有道德正當性,政府官員會接受這套說法,只怕考量「競爭力」者少,考量大老闆對他們的「支持率」部份或許還多一些。

這就是「自私」。像這次只放半天的理由很簡單,就是這些地方首長受到大老闆的影響,就依「風力標準沒有到」而只放半天。後來會被罵,是因為下班通勤的兩小時正好碰到瞬間風力增強的時刻。

但放半天的道德問題不只於此。半天班,民眾還是要有完整的一套通勤來回,加上前後準備,可能高達四小時。為了上三小時班,在颱風來臨前冒險移動四小時,在可量化的個人成本效益計算中,其結論往往是負的。

之所以通常會放全天,就是讓民眾根本就不用出門,就算是前一日或後一日出門通勤,其狀況也相對緩解。而且「壓」風力標準壓得很緊,而決定上半天班,就是表示通勤的時間段會接近災難的情境,這就是逼上下班的民眾賭命。

這些人往往都是社會上的相對弱勢(所以需要上下班、所以沒有更安全的汽車只能騎機車),這種作法就是讓社會資本較差的人承擔較高的風險,當然是不正義。

▲颱風過境,造成街道滿目瘡痍。(圖/國防部提供)

還有,許多人在上班之前,還要送小孩上學,這等於是兩趟的通勤,風險就是兩倍,還加上更弱勢的小孩一起承擔。之所以付出這麼多,到底是為了什麼?競爭力?產值?這些大老闆又不用離開家裡去上班,卻可以收割高風險勞動的成果,憑什麼?

而後梅姬第二日,就算風力下降,還是放了整天,這也代表風力不是唯一放假理由,市府所持的說法是讓大家有時間整理風災後的環境。但之前不也提過「防災假」的前置量概念嗎?為什麼這概念又被遺忘了?

總結來講,南部首長為了財團利益,讓民眾冒險犯難,然後呢?到底創造多少產值?這些財團大老有幫忙出來幫他們講話嗎?最後還不是全都龜起來?

官員下重大決策,就是摸摸良心,然後承擔後果。為了百姓安全,而承擔財團辱罵,與為了財團利益,而受百姓責難。哪種狀況更符合良心的標準?

我沒叫你颱風一來就亂放,而是適切與否的標準,每個政客心中自然清楚,但若身邊只剩自私的言論,人就容易忘了「本」。若忘了本,當記者拿著小朋友被吹歪的影片來質問時,就只能支支吾吾了。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周偉航,筆名人渣文本,經營粉絲專頁「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輔仁大學哲學博士,專長為倫理學,曾從事政治公關工作,目前為時論專欄作家。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場。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