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聖壹/台北報導
專精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與跨螢技術的新創公司沛星互動科技(以下稱 Appier),稍早公佈2016上半年台灣跨螢使用者行為報告,報告中指出台灣有超過七成多螢使用者擁有三個以上裝置,三種裝置的使用量在晚上11時達到高峰。
這份報告從Appier內部一兆筆、橫跨亞洲十一個市場的數據,報告發現,亞洲各國正全力加速邁向多螢世代,而台灣成熟的跨螢使用態勢已讓它躍升成為亞洲前三大市場,另外有四成五(45%)使用者擁有四個以上裝置,相當於每兩個台灣多螢使用者就有一人使用四個裝置,大幅超越亞洲的31%平均佔比。隨著四螢時代來臨,如何串連起消費者在不同螢幕上的跨螢足跡已成為行銷人員最大的挑戰。
Appier營運長暨共同創辦人李婉菱表示,台灣有七成多螢使用者擁有三個以上裝置,當中有四成五是使用四個以上螢幕,足見台灣使用者的跨螢行為比很多其他亞洲市場更為成熟,而使用不同裝置的時間與互動方式也有了很大改變。未來品牌只要能掌握消費者在不同裝置之間愈趨複雜多變的使用行為,將可提升互動質量和帶來更多商機。
Appier指出,過去大多數人都有「上班用PC,下班用手機」的裝置使用概念,也就是從使用PC到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黃金交叉」。不過,觀察台灣的跨螢使用現況,雖然PC和智慧型手機使用高峰分別在早上9時和晚上11時,但一天之中兩種裝置的使用趨勢相當一致。
另外一個有趣的特色是,台灣消費者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與PC的高峰都是在週日。若以性別來看,雖然台灣男性在各種裝置上透過網頁接觸廣告的行為都較女性更為活躍,不過台灣男女一週之中最黏網的時間不約而同都在週日。
在時間方面,三種裝置(智慧型手機、平板與PC)的使用量自晚上7時後同時攀升。若細看電子商務網站的網頁瀏覽量與成交量,可以發現早上8時後,PC與智慧型手機的走勢也相當一致。
在後行動世代,「行動策略」已經不是唯一選項,而各種裝置也都重新被賦予了新的定義。舉例來說,Appier統計所有透過廣告完成會員註冊、購買等目標的行銷活動,發現有過半數(54%)在智慧型手機上完成轉換,而在PC(23%)和平板(23%)上完成轉換的也各佔約四分之一,打破過去認為在小螢幕智慧型手機不便於輸入資料而轉換率低的迷思。
綜觀Appier整體跨螢廣告的前三大跨螢轉換路徑中,PC在瀏覽廣告、點擊廣告和完成轉換這三個階段中依舊扮演重要的角色,雖然手機是一個擁有高轉換率的裝置,但它只是跨螢路徑中的一部分。
另外,觀察一天中各種裝置的使用時段趨勢,可以發現智慧型手機、平板與PC的使用量在晚上7時後皆開始攀升,三種裝置的使用量在晚上11時達到高峰;而晚上11時對於網購族則是「最好買」的時段。
Appier報告顯示,台灣消費者愛使用智慧型手機逛網購網站,但偏好用PC結帳,不過這個現象或許跟行動支付的普及有關。此外,PC是帶來大部分不重複訪客數和成交數量的主力裝置,而週三更是網購網站成交數和不重複訪客數的高峰日,行銷人員應要思考如何靈活將使用者的消費行為即時反映在廣告預算分配上。
相較於2015年,台灣人在不同裝置上也展現了更為複雜的跨螢行為。台灣多螢使用者平均每10人就有6人(58%)會在不同裝置上點選完全不同類型的廣告,相較於亞洲其他市場,台灣多螢使用者在不同裝置上點選廣告類別的差異度,擠進亞洲前三高,僅次於越南(61%)與菲律賓(59%)。
在螢幕尺寸方面,Appier報告顯示,螢幕愈小,廣告點擊率愈高。若以整體產業來看,智慧型手機的廣告點擊率(CTR)居各類型裝置之冠,其次是平板,PC的點擊率則最低;在電子商務與零售業也有類似的趨勢。對行銷人員而言,除了裝置數量的增加,螢幕大小更是為跨螢行銷添加了更多變數。
Appier更進一步分享行銷人員必備的三大跨螢心法:
一、從「鋪天蓋地買流量、買版位」到「以人為中心,買精準受眾」
二、從「多螢分散行銷」到「跨螢全盤佈局」
三、從「行動世代:靠手機搶行動商機」到「後行動世代:用跨螢思維做全球生意」
Appier表示,在未來,擁有「跨螢思維」、有能力整合資源做「跨螢佈局」,將會成為在跨螢世代中的致勝關鍵。Appier報告就顯示,台灣整體跨螢廣告的點擊率比多螢廣告點擊率平均高出15%,尤其在電子商務產業,跨螢廣告的點擊率平均比多螢廣告還要高出257%。跨螢已經不是一個選項,而是行銷不可或缺的一環。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