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廚房東西很燙不能摸! 別為孩子設下隱形界線擋在危險前


▲教小孩保護自己,與危險共處。(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請勿隨意翻攝,以免侵權,下同)

作者:林家岑Amanda
圖:hand in hand 璞真奕睿工作室
摘自:麥浩斯出版社《料理檯上的生活練習:從廚房開始的五感啟發,一起探索孩子的個性與天賦!》

●精選書摘內容

「廚房裡的東西很燙、很危險、不可以摸! 」是Amanda在課堂中的許多家長會對孩子說的話, 大人雖然是出自保護的心, 但是設下的隱形界線, 其實讓孩子從小減少了學習保護自己、面對危險的處理能力與機會。

別為孩子擋在危險前面

「廚房的工作不是很危險嗎?」「一次帶這麼多個孩子,妳怎麼不會怕?」許多家長都曾這樣問我,對於第一個問題,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廚房裡面有刀有火,有各樣的工具與爐具,一個不小心,絕對會讓自己、甚至讓別人受傷。

但說真的,我從來沒怕過擔心過,是因為我相信,帶孩子上課時的鎮定態度,是一種氛圍、有一種感染力,才能讓孩子們也跟著我,沈著並穩定的在廚房裡見招拆招。


不是所有廚房經驗都是順利的,當孩子說「不敢、不想、不要」時,爸爸媽媽們,別說「那就算了」的話,先了解孩子不敢的原因是什麼,然後一起討論解決。我喜歡讓孩子發問、或請他們「想辦法!」每次要孩子們想辦法的小小訓練,就是他們自主思索解決方式的機會,不只是運用在廚房做菜這件事上,也讓他們以後不論在哪個成長階段、面對什麼困境,都能思考各種辦法去解決。

而面對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好奇心,我習慣用「一起做實驗」的心情來回應他們。有次教做炸蝦,建議孩子們刮去蝦尾巴的水分,避免下油鍋之後容易油爆,每個小孩聽了,反而更想要看看水碰到熱油到底會怎麼樣。所以我讓他們後退一點,然後滴一滴水到熱油鍋中,讓他們看到水碰到油時噴出的油花,孩子非常享受那個劈哩啪啦的響聲。做點小實驗不但能回應他們的好奇心,也實際了解危險性和被油噴到的後果。



不小心受傷時的正面應對

我的圍裙裏,一直有的東西就是OK繃,教室裏也有急救箱。孩子不小心切到了,我不大喊,或是焦急的音調讓孩子更心慌。看傷口的程度做處理,他們最愛的事情居然是選自己喜歡的OK繃貼上。下次再不小心,感覺也只是小case 一樣,所有的處理過程,他們居然也都處之泰然的輕鬆面對。

帶孩子一起做的小流程

step1.事先告訴小孩餐具的擺放位置,讓他們用畫的方式記憶,像是刀子擺哪邊、盤子放哪邊。帶孩子外出用餐時,他們就能有一個自己專屬的餐具擺放圖輔助。

step2.切菜時,讓孩子有工作台的習慣,切菜的地方先放一塊濕抹布,接著再放砧板,以防止砧板滑動。使用時,刀子橫放、刀口向外放砧板上方(刀柄隨著孩子的慣用手改變方的方向)。另外,不管是左手還是右手拿刀,另一隻手要彎彎的扶著食材,眼睛看著切的地方,看準再切。

step3.帶孩子燒水或者炸東西時,選擇較重的鍋具,因為擺在爐火上加熱才較穩,減少因搖晃而產生的危險;若選用單柄鍋,記得讓鍋柄向內,以防打翻。做菜前,可讓孩子們去裝水,並提醒他們不要裝太滿,大概一半至七分滿就可以了,否則燒開了會溢出來。

水波蛋

打蛋, 但是蛋要完整。入鍋, 需要輕柔也要注意不讓水濺起。蛋在鍋中需要被好好照顧, 否則就會成為蛋花而散落水中。面對危險也要冷靜處理,是一門功課。

食材:

雞蛋1 顆
白醋100ml
鹽1/2 茶匙
水1500ml

作法:

1.將蛋小心打入湯碗中。
2.以中火燒熱鍋中的水,待微沸時加入鹽和白醋。
3.將雞蛋小心地倒入鍋中,用微滾的水泡5分鐘,最後撈起放餐巾紙上吸乾水分即可。

帶孩子這樣試

煮蛋:之前已經聊過如何帶孩子打蛋,這個是蛋黃如果破了,就無法倒入水裡煮喔!因為這樣蛋黃會流入水中,無法成完整的型。

計時:教孩子如何使用計時器,時間的概念先從等待開始。蛋入水中的輕緩,撈起蛋瀝乾的過程,其實也是和時間的某種互動。

★本文經麥浩斯出版社授權,摘自《料理檯上的生活練習:從廚房開始的五感啟發,一起探索孩子的個性與天賦!》

★給家長看的教養書!孩子們怎麼想、怎麼做回應、如何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事…讓有無數教案經驗的作者親身告訴你。

★給孩子的生活練習書!做菜過程中能學到許多好玩的事,每件事都是小小的生活教育,放手讓孩子試作、打開五感潛力。

★親子一起玩樂的實作書!練習做書中食譜或讓孩子設計菜單,大手小手一起玩,藉由廚事分享,牽起你與孩子的親密關係。

您有媽媽經、爸爸經想大聲說嗎?《ETtoday東森新聞雲》親子版歡迎您來分享育兒心得,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