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榕萱/台北報導
互動科技能夠為傷患做什麼?不僅能用在娛樂或是藝術作品上,在「QA Ring」指上環視的《étude練習曲》將八仙塵暴的傷患有機會用每一次的復健「寫出美麗樂章」,數位藝術創作配合即時演算法,就能以Live coding(實況編碼)的方式演出聲音藝術,每一次的練習雖然沉重,但不同的節奏與復健模式也更讓傷者越來越樂觀。
▲互動科技讓患者面對復健不再覺得枯燥乏味(圖/廣藝基金會提供)
「QA Ring」是由文化部的國際數位藝術展演跨域合作計畫,在2016年階段性的以新媒體藝術家王新仁作品《A/V Lab》為基底,結合演算法、加疊、重複手法創作樂曲,更重要的是如同「QA Ring」計畫主持人──吳宗祐所提,藝術不再是獨立於社會之外,而是真正可以走入人群,連結社會;現代科技其實都是來自於人性,共處久了就能從科技中淬鍊出人性的溫度。
2015年的夏天,八仙塵暴發生後一瞬間改變了不少人的生命與對未來的憧憬,但自從即時互動的數位作品《étude練習曲》融入傷患的復健計畫中,配合本次計畫的傷患共有10名,使用此復健裝置。《練習曲》的計畫之初是由作品《A/V Lab》延伸開發出一組4個復健動作(擺動大手臂、揮動小手臂、抓握、抬腳),配合Live coding,患者在復健系統中完成這些動作後就能出現一組4小節的拍子,完整的4種動作都操作過後,經過交疊重複就能組出一首個人的「復健樂章」;參與實驗計畫的李慧凭(王月女兒)表示:「從這些傷患的復健樂章中會發現,他們的拍子會越來越樂觀(復健有成果);而這程式更如同他們的復健日記一般,記錄著他們的進步。」雖然計畫中的程式目前只有四種基本動作,但未來還是會朝著幫助傷患勇敢往前的目標去努力。
▲左為新媒體藝術家王新仁(圖/記者戴榕萱攝)
▲練習曲記者會貴賓及創作團隊合影。(左起)QA Ring計畫主持人吳宗祐、藝術家Linda Kim-Davies、紐約3LD藝術與科技中心執行與藝術總監Kevin Cunningham、電影藝術網執行長Ali Hossaini、新媒體藝術家王新仁、八仙塵爆傷友林佑軒、實驗計畫執行李慧凭、顧問王月、表演者張欣嘉、表演者林志翰。
▲譜出復健凱歌──塵暴患者林佑軒樂觀面對(影片/記者戴榕萱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