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小學教材有多簡單? 第一課只學「人」字

▲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的《新式國文教科書》。(圖/翻攝自新民網/同下)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民初小學生讀的教科書難不難?那些「骨董」的教材還有沒有參考的價值?以國語來說,第一課竟然只學一個字「人」。而100年前的小學四年級的算數,只要求學加減法,例如,「一個旅行的人走了250公里,其中有93公里搭乘火車,38公里坐馬車,剩下的坐人力車,請問坐人力車是幾公里」?

根據《民新晚報》報導,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最近展出3000多本清光緒6年(西元1880年)到民初的中小學教材,其中不少是孤本,極具史料的研究價值。例如,1901年南洋公學《蒙學課本》是中國近代最早的自編小學教科書,以及191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共和國新教科書》系列,是民國第一套最完整的教科書。

據了解,百年前的老教材的主要特徵是,圖文並茂、實用、簡單容易學。舉例來說,有一篇課文在講「友誼」,但只出現一幅畫,沒有任何文字和說明,就像是現在的看圖作文,可以任憑孩子們理解天馬行空的表達,也算是一種很好激發腦力與創意的培養不是嗎?

如果和現在的小學教材相比,百年前的教材實在「太簡單」。由上海中華書局印行的《新式國文教科書》,第一冊共50篇課文,其中第一課的上半部是一篇漫畫,一對爸媽牽著穿學生裝的孩子散步,而下半部分是一個大大的「人」字。另外,第二課僅學「口」、「耳」,第三課學「山」、「田」,最後一篇課文簡單的不可思議,總共16個字,「你讀何書,我讀國文,讀完幾本,讀完一本」。

▲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的《新式國文教科書》。(圖/翻攝自新民網/同下)

再來看看百年前「初等小學算數課」,等同於現在四年級的教材。其中有一道題目問,「父子二人工作,每月爸爸賺1350元,兒子賺960元,分別用去738元與573元,試問兩人每月共剩多少錢」?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