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宗逸 圖/《多維TW》雜誌提供
雷根當年在選前曾放言要「與台灣重新建交」,但是當選後卻為了冷戰格局的需要,與中國大陸簽署了《上海公報》,重創了民主黨卡特政府制定的《台灣關係法》力量。而服膺雷根主義的川普,極可能為了亞洲的新戰略,與中國簽訂「第四個聯合公報」。
商人總統震動世界
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總統不僅世界震動,也在瞬間驚爆台灣。川普是美國史上第一個「素人」總統,之前毫無政治經驗,擅長綜藝表演,善於投資房地產而致富。這樣的一位富翁當上「世界警察」美國的總統,當然增添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對台灣來說,執政半年的蔡英文政府要如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局?川普商人性格的不確定因素會對台美乃至世界秩序帶來何種變化?又會給台灣帶來怎樣的風險?
首先台灣必須要清楚,川普並非傳統華府菁英階層出身的專業政客。他沒有傳統政客面面俱到的性格,也不耐聆聽幕僚的政治分析;甚至常常開除幕僚,並在選後進行政治清算,只要在選舉時沒有支持他的專業政治幕僚與議員,他都與之決裂、永不往來。川普的這種「無厘頭」性格,可能為美國政府帶來不曾體驗過的全新氣氛。
川普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和台灣蔡英文的性格大相逕庭。原本蔡英文較期待的希拉蕊(Hillary Clinton)不僅同為女性執政,而且是專業政治菁英世家出身,都主修法律,行事謹慎可預期,所以台美關係在蔡英文/希拉蕊的組合下,應能朝穩定且可預測的方向前進。但是對於川普,不能否認,蔡英文政府事前幾乎沒有太多認識。川普的商人性格以利益為導向、不談傳統國際政治版圖、保護美國利益,甚至是自己產業利益為優先的「無定向」性格,和「溫吞慎想面面俱到」的蔡英文,是格格不入的兩個極端。
蔡英文不似川普,她講究專業政治世家的「身段」,執政務求「面面俱到討好各方」。川普愛憎分明,以他競選時的政見觀察,他根本不求「面面俱到」,甚至不惜得罪部分選民、表明不要某些選票,並赤裸裸地公開最真實的內心語言,接受輿論批評,甚至得罪媒體也無所謂。這和蔡英文的傳統菁英政客身段,完全相反。這也是未來蔡英文國安外交團隊和川普政府交往時,必須要適應的全新變化。
反共親台?一廂情願!
此外,共和黨睽違八年之後再度執政,而且是自1928年來首見的「完全執政」,不僅贏得總統之位,還控制參眾兩院。比之民主黨政府,共和黨的政治哲學完全不同。民主黨講究意識形態,喜歡干預世界各國,催促施行美式民主,但是在某方面又過度講究自由主義。一般人常以為民主黨較親近中國大陸,其實不然。觀諸前兩屆民主黨政府,柯林頓(Bill Clinton)政府在台海危機時,派出航空母艦防衛台灣;而歐巴馬政府雖以和平主義為施政包裝,但是八年任內在世界各地開戰,其規模遠高於小布希(George Bush)時代,而所謂針對中國的「重返亞洲」戰略也是由歐巴馬政府提出。故認為民主黨政府友中,其實是一種誤解。
表面上「反中反共」的共和黨,是由美國的企業、富豪和中產階級組成,意識形態保守,講究放任經濟和聯邦主義。事實上,歷屆的共和黨政府,帶給台灣的都是比民主黨政府還要大的危機。以當年的雷根(Ronald Reagan) 政府為例,雷根在選前甚至放言要「與台灣重新建交」,但是當選後為了冷戰格局的需要,與中方簽署《上海公報》,重創了民主黨卡特(Jimmy Carter)政府制定的《台灣關係法》力量,對台灣的外交傷害巨大。
更早的尼克森(Richard Nixon)時代,表面反共親台,卻也在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的安排下,與中國進行「破冰」,重建美中關係正常化的基礎,對台灣的傷害也是歷史性的。而小布希政府八年,初期雖然有意親台抗中、甚至在南海的撞機事件後與中國關係陷入僵持。但由於陳水扁不斷挑戰美國的亞洲利益,甚至還嘗試法理台獨的可能性,觸碰了小布希政府的美國國家利益底線,所以在共和黨小布希政府的八年之後,陳水扁因為美國透露了國際洗錢組織的貪汙信息,重創了民進黨的生命力,還給陳水扁扣上了「麻煩製造者」的帽子。
簡單來說,台灣的民進黨和美國的民主黨關係較為融洽。這是因為民進黨在台灣的高壓統治時代,一直靠美國民主黨在國會的人權質詢而延續反對運動的生命力,雙方因而有革命情感。反觀共和黨,雖然是反共先鋒,但由於以企業家和富豪階級為政策的中心考量,所以執政時常常作出與該黨強調的價值觀相反的動作。細數歷史,共和黨帶給台灣的傷害頗大。而此次完全執政的川普政府,能否重視台灣問題仍屬未知。也可以說,台灣不該對共和黨的「反共反中」傳統,抱持過多期待。
台灣非其優先議題
川普在明年一月上台之後,台灣問題應該不是他想優先處理的議題。因為商人性格,川普喜歡與強權交往,像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互相讚美,就令世界為之震動。在川普「強者應該和強者一起來往」的邏輯下,他未來優先關注的,一定是美俄、美中關係。美俄關係較為複雜,因為牽涉到北約組織的防禦問題,需要長期的外交處理來弭平美俄間利益的矛盾。而美中關係則較為單純,川普在競選時已經擺出姿態,準備要日、韓盟國為保衛自己多付出代價,意思是美國影響力將逐步撤出。川普推翻歐巴馬時代的「重返亞洲戰略」,這有利於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破冰。南海問題,原本在歐巴馬政府今年二月的《陽光莊園宣言》(Sunnyland Declaration)已經得到了包圍中國的戰略共識,但是川普極可能為了解決南海爭議而推翻這個戰略部署,其中被犧牲的,可能就包括台灣。
台灣問題未來在川普政府的眼中,就是與中國交往的一個「籌碼」。川普在就戰略利益與中國談判時,「軍售台灣」會是一個「討價還價」的籌碼。以往民主黨政府,是將軍售台灣視為整體西太平洋戰略的一環;而川普式的軍售台灣,將會僅僅是一場「純粹商業買賣」,用來與中國討價還價。
求「合宜軍購」難度增
川普式的軍售台灣,可能會面臨著「美國敢賣,台灣有沒有能力買」的情境。蔡英文在競選期間的國防藍皮書,清楚寫道台灣需要「垂直起降先進戰機」,歐巴馬政府也有意將陸戰隊現役的二手AV-8B+型戰機出售,以滿足台灣的需要。但是,川普極為倚重的國安幕僚納瓦羅(Peter Navarro)曾為文建議,要川普政府大膽賣F-35B給台灣,一旦這種以往「匪夷所思」的軍售案突然獲准,蔡版國防藍皮書裏的「國造短場/垂直起降戰機」,恐怕要叫停了,這就大大影響蔡政府的自主國防的佈局。那麼,台灣要不要接受?
除先進戰機之外,最引人注目的還有潛艦問題。蔡政府明定「潛艦國造」政策,目前是民進黨政府最重要的國防投資。川普政府若提供協助,完成小布希政府時代承諾台灣的八艘柴電潛艇的承諾,除了美軍現役的核動力攻擊潛艇循法國模式改為柴電潛艇外,並能說服亟欲出口潛艇的日本安倍政府與台交易,都是未來可能的選項,但這個結果對蔡政府規劃許久的恐將「國造政策」造成打擊。
弔詭的是,川普在選前選後,皆要求日本負起西太平洋的責任,除了鼓勵日本擴軍、增加軍費之外,慢慢退出西太平洋的美軍,可能也會要求盟國自己提升軍備。台灣和菲律賓便首當其衝,需要負擔這個壓力。而台灣多年來只能從美國購買退役的二手「熱艦」,美軍即將要除役的一線提康德羅加級神盾巡洋艦(Ticonderoga-class cruiser)、柏克級驅逐艦(Arleigh BurkeFlight I)一直都是台灣海軍的「夢幻名單」,未來川普時代輸台的可能性大增。川普在選前承諾要擴大美國海軍編制至350艘戰艦,主要著重在新造艦計劃,以嘉惠美國本土船廠。台灣也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待遇。蔡政府大力鼓吹的「國艦國造」計劃,則會受到打擊,甚至影響台灣產業的發展。
最致命的結果,也就是川普「打假球」,這在雷根時代即發生過。也就是許多國安專家擔心的,川普可能為了亞洲的新戰略,與中國簽訂「第四個公報」。這個公報除了將美國以往「認知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改為「承認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對於台灣將是歷史性的打擊。所謂的「acknowledge」(認知)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於承認台灣地位的一種創造性模糊用語,許多西方國家都以此來與中國簽署建交公報。一旦美國帶頭去掉「認知」改為「承認」,這對於依賴美國武力「維持現狀」的台灣,將是不可挽回的災難。川普政府的未來施政難測,蔡英文政府如果沒有預先從心理、國際環境和商業利益做沙盤推演,因應川普時代的急速變化,而任由情況自然演變,可能會付出代價。
總之,川普政府的國際政策、特別是亞太政策,目前依舊不明朗,但是改變現狀的可能性遠大於維持現狀,這也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急於和川普見面的原因。對台灣而言,台美關係最重要的就是軍售。以往根據亞太戰略環境而來的軍售內容將面臨川普的「無厘頭」承諾。不是武器太過先進,就是完全暫停軍售。而對台灣而言,不論是未來川普政府對台灣地位的定義,還是軍售內容的可能變化,一舉一動都將深深影響台灣的未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