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發研究院北京掛牌 拚5年打造基礎技術研究體系

▲中國航發在珠海航展上展示了民用大涵道渦扇發動機。(圖/翻攝自騰訊網)

大陸中心/台北報導

航空發動機素有「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之稱,為突破航空動力長期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組建的中國航空發動機研究院近日在北京順義區掛牌成立,預計以5年時間打造一套自主的航空發動機基礎技術研究體系,培養一批行業頂尖人才

通常一種新型飛機的研製約需10-15年,但是發動機研製週期至少需要15-20年,且價格約佔單機成本的25%~30%。根據陸媒報導,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中國航發」)黨組書記、董事長曹建國表示,要廣泛聯合全國優勢力量協同開展基礎技術研究,突破核心關鍵技術,逐步建成「小核心、大協作、專業化、開放式」的研發生產模式,引領和支撐中國航空發動機自主創新發展。

在今年11月舉行的珠海航展上,新成立的中國航發展示了「玉龍」、「金沙」和1600kW三型渦軸發動機就首次以實物亮相。「玉龍」發動機是中國第一款完全自主研製,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渦軸發動機,配裝於新一代5.5噸級直升機;「金沙」發動機是在某型自主研製渦軸發動機的基礎上發展的民用技術驗證機,用於適航關鍵技術探索與攻關;1600kW渦軸發動機則是通過集成創新自主研製的大功率先進渦軸發動機,它的出現填補了國內該功率等級渦軸發動機型譜的空白。

▼「玉龍」發動機。(圖/翻攝自大陸網站,下同。)

▲「金沙」發動機。

此外,「太行」渦扇發動機、渦軸-16發動機、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以及RO11O重型燃氣輪機等也展出。其中,渦軸-16在研製中以全壽命成本最低為原則,具備了低油耗、高可靠性等特點,適用於7~8噸級雙發直升機和13噸級三發直升機;RO11O重型燃氣輪機是一款民用單軸、前輸出的發電用工業燃氣輪機,用於基本負荷供電或尖峰負荷調峰,填補了中國在自主研發工業用重型燃機領域的空白。

▼渦軸-16發動機。

不過,中國在發動機的高端技術仍落後美國甚多,因為需要在高溫、高壓、高轉速、高載荷等嚴酷條件下運作,涉及氣動熱力學、燃燒學等眾多基礎學科以及工程領域。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告訴記者,具有獨立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的設計能力、製造能力和產業鏈是我國成為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標誌之一,是向科技創新型國家結構化轉型的必要條件。

據報導,航空發動機對國民經濟的輻射作用明顯,按產品單位重量創造的價值計算,船舶基準數為1、汽車為9、噴氣飛機為800,而航空發動機則高達1400,經濟價值十分突出。

中國航空發動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總研究師李建榕說,通過5年左右的時間,研究院將打造一套我國自主的航空發動機基礎技術研究體系,探索一批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前沿技術,培養一批行業頂尖人才,逐步提升我國航空發動機的自主創新能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