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振台股動量,行政院日前拍板當沖降稅修法案將送立法院臨時會闖關(圖/記者李孟璇攝)。
文/葉家興
2016年台股表現優異,收盤較2015年大漲915點,漲幅11%,唯獨日均成交量776億元,較2015年的922億元下跌16%。為了提振台股量能,行政院在12月底最後一次院會拍板定案,將當日沖銷交易的證交稅減半,由現行的千分之3,減為千分之1.5。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經濟前景若看好,自然股市交頭熱絡。刺激台股成交量的根本作法,是增加台灣經濟的吸引力。對外貿導向的經濟體而言,區域整合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然而,由於意識型態作祟,現今政府對與高速增長的大陸經濟整合無力,竟然妄想以這種極短線,宰割散戶投資人的作法來衝刺股市成交量。很難想像,作為財稅專家的行政院林全院長,竟接受這種殺雞取卵,不利國庫、散戶及長遠經濟發展的稅制方案。
就像百貨公司一樣,陳列商品若不變,就像櫥窗擦得再亮,也改變不了商品缺乏吸引力的事實。被亮晶晶櫥窗吸引而進入參觀的人,也只會被騙一次而已。
台股成交萎縮,業界許多人歸咎於內外資股利所得稅的差異、股利抵稅權減半,加上2%二代健保費,使得內外資賦稅差距拉大。不過,這些稅制差異雖有影響,也確實需要改善,然而對台股成交量的影響,恐怕有誇大之嫌。
投資人進入股市,如果著眼於長期投資,自然股利稅率的影響大。不過,散戶比重偏高的台股,多半投資人著眼的是投資價差的資本利得,而台股的資本利得稅率為零!何況大多數散戶投資人實際是用稅負並非最高稅率,股利稅率對其交易意願的邊際影響恐怕有限。
▲行政院長林全表示,當沖證交稅減半有助於活絡股市動能,希望法案及早通過。(圖/記者季相儒攝)
台股去年明顯的「馬太效應」,恐怕才是長線值得注意的警訊。去年總市值增加2.7兆元,其中,台積電一檔股票即貢獻了1.3兆元。「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股市集中度,不但讓偏好中小型股的個人投資人獲利不易,也使絕大多數中小型公司利用股市集資的功能受到影響。
透過當日沖銷降稅吸引散戶交易,長遠來看是殺雞取卵的作法。因為散戶愈頻繁進出,對獲利的打擊愈大。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政大的幾位學者,曾經對台灣股市進行研究,發現散戶賣掉的股票,事後漲幅高於其買入的股票;而法人剛好相反,買進股票的表現勝過其賣出的股票。因此,研究者發現,在他們所研究的1397個營業日交易期間內,平均每天散戶讓法人賺走1億7千8百萬元。
而更驚人的是,個人投資者的高周轉率,嚴重影響獲利!在該段研究期間內,散戶平均每天付出2億1千6百萬的手續費,以及2億2千8百萬的證交稅。鼓勵短線投機的頻繁買賣,只會讓大多數投資人讓錢從自己的手中緩緩流失。
只要經濟看好,股市有錢賺,投資人自然願意將錢投入股市。股市的長線報酬優於定存,是累積退休儲蓄的適當工具。然而,過度短線的投機炒作,卻會打擊長期獲利的績效。
偏幫券商的當日沖銷降稅,不利資訊弱勢的散戶,是五鬼搬運將散戶的錢搬到券商。何況,目前當日沖銷規定只能先買後賣,就算真的提高當日沖銷交易量,也可能不斷造成每天尾盤的賣壓。
明眼人都知道,當日沖銷降稅就算有效,也只有短期效果,何況,所謂有效,可能還是以犧牲小額投資人長遠利益的方式達成。鼓勵長線投資的稅率合理調整,重心應在股利、證交稅與證所稅的配套,而不在投機炒作的當沖交易稅。
▲鼓勵短線投機的頻繁買賣,只會讓多數投資人的錢從自己手中流失。
20多年前,筆者在大學就讀,曾親歷「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當年台股股價指數是港股3倍,如今卻只有一半不到。20多年來,台灣從四小龍之龍首淪為龍尾,韓國、香港、新加坡的經濟與股市都分別超越了台灣,也把台灣不少優秀金融人才吸引到競爭者的市場。把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找出來,才是台股重振雄風的關鍵。別再想以引酖止渴的方式救股市了!
其他好文推薦
●葉家興,在香港吐露港灣生活與任教的台灣客家人,出生在《冬冬的假期》電影裡的小鎮苗栗銅鑼,台大電機系學士、經濟所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精算、風險管理與保險博士。1996年離台前在金門太武山麓服役兩年。譯有《經濟學與社會的對話》、《世代風暴》、《助人為獲利之本》、《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等。著有《理財與保險--迷思與反思》、《陸生元年》、《未來事件交易簿》。以上為個人言論,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