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必榮/東南亞的外交競逐:借力使力,左右逢源

2017年01月17日 00:10

▲越共總書記阮富仲訪華,獲得中國鳴放21響禮炮的高規格接待。(圖/翻攝自新華網)

文/劉必榮

越共總書記阮富仲2017年1月12日前往中國大陸進行4天正式訪問。這是2016年越共十二大之後,總書記首次訪問中國,也因此中越雙方對這次的訪問格外重視。

阮富仲在會見習近平時表示,越中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是越南對外關係的戰略選擇,和長期外交政策頭等優先。」習近平也請阮富仲一起泡茶,凸顯雙方關係的親密。

從某個角度看,中國和東南亞的關係現有顯著改善。南海衝突似乎還是抵不過「海上絲路」的誘惑,尤其在美國外交將內縮、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又無法成局的情況下,區域國家的外交也開始向北京靠攏。

尤其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的「向中傾斜」自不在話下,而對中國軍事力量向有顧忌的馬來西亞,對中國的立場也開始緩和。中國向馬來西亞提供了將近百億的投資,馬國則允許中國潛艇靠岸訪問。就連在「中美博弈」中支持美國的新加坡,在裝甲車被扣之後,對中國的態度也似乎有所調整。

一些國外的評論是,南海仲裁案釋放了各方長時間所累積的壓力,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反而可以更務實的透過實踐,重新建構一個對大家都有利的新局面。而在東南亞的情勢穩定(或平定)之後,中國將更有心力對付台海與東海的可能變局。

這些評論有其見地,但也不完全對。因為中國和東南亞周邊國中小型國家的關係,並不是在「真空」裡面存在,而是鑲嵌在大國角力的權力架構之中。

▲習近平承諾給杜特蒂90億美元的貸款援助,讓菲律賓正式宣布「與美國分道揚鑣」。(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在阮富仲訪問中國的前一天,北京公布了「中國的亞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書」,闡述了中國的亞太政策架構。在這之前,中國針對區域政策所發表的多半只是政策文件,比如對歐政策文件、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的政策文件等。今亞太政策,以白皮書的規格發布,可見中國對亞太的重視。

可是翻開白皮書,會發現中美、中俄、中印、中日關係都有專門的陳述,但對其他國家,只用「中國積極發展與亞太地區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一筆帶過。也就是說,在中國的亞太外交架構中,中美、中俄、中印、中日,是第一層;和其他國家的關係是第二層。而中國和第二層國家的關係,則受到第一層所影響。

這也代表著,中國和越南、和菲律賓,或和緬甸的關係固然重要,但是這些個別國家對中國的重要性,都要放到大國博弈的格局裡面檢視,或被放大,或被縮小。抓住這個邏輯再回頭看,中越關係固然改善,但別的第一層國家就沒動作了嗎? 自然不是。印度就在國防上,緊拉著越南。

越南和印度過去都使用俄式裝備,越南的俄製武器,過去也常送到印度去維修,所以印度就以軍售外交作為對東南亞進軍的切入點。1月15日媒體報導,印度準備向越南出售阿卡什導彈系統,這個地對空中程導彈系統,可以瞄準25公里以外的飛機、直升機和無人機,同時還準備對越出售反潛魚雷。這些動作,在在顯示印度也想在南海分一杯羹的企圖心。

▲印度欲出售阿卡什(Akash Missile)地對空導彈系統給越南,引起中共強烈關注。(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日本的動作也不小。1月12日,就在阮富仲到中國訪問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到菲律賓訪問,這是杜特蒂上台以來,第一個訪問菲律賓的外國元首。安倍在馬尼拉表示,將送菲國5年一兆日圓(約台幣2,800億元)的投資大禮,杜特蒂則回報說,願意在各個領域支持日本。

日本共同社也報導,今年4月,日本海上保安廳將成立「海上保安國際合作推進官」,支援東南亞國家培訓海上安全與救難的人才,以及舉辦國際海洋和平研討會。很明顯的,日本是想經由加強海上合作,增加自己在區域的影響力。

在大國博弈方興未艾之時,第二層國家所展現的,其實不是被中國收服或平定,而是在各大國間借力使力,左右逢源。這是小國外交的特色,也是當今東南亞的外交格局。

好文推薦

劉必榮/解盤2017國際經濟:全球化的頓挫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擅長國際政治、國際衝突、談判理論。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