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出發點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圖為情境照,取自pixabay網站)
文/陳芃澄
前陣子趁著過年空檔,打算汰舊換新迎新年,於是把一些不常用的雜物、衣服整理成箱,收拾工作快進入尾聲時,媽媽突然出現,看著地上凌亂的物品說聲:「這都不要了嗎?」
按照往年經驗,媽媽鐵定會阻止並喊著:「浪費!什麼都要丟,這要留著以後用得到。」前幾年都順著她本人,心想要留就留吧!結果房間地板打掃得亮晶晶,第一眼還滿乾淨,但預定好要處理的雜物束之高閣,凌亂程度跟以前一樣,有整理等於沒整理。
近幾年秉持著「少即是多」的原則,身邊只留適合、用得長久的東西,所以今年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到斷、捨、離!絕對不要活在這種亂糟糟的生活環境,我非常堅持自己的想法,媽媽也死守著「總有一天用得到」的說詞,果不其然意見不合,甚至冷戰了幾天。
後來協定好,如果要留可以,但絕對不能堆在倉庫長灰塵,幾天後媽媽解釋,她能理解我的用意,但會這麼做的僅是年輕日子過得不好,物資很缺乏,苦慣了會害怕,所以變得很節儉、捨不得說丟就丟,其實做子女的也懂,老一輩生活條件不像現在優渥,身上穿的總是那幾件衣服,好吃的都留給家人吃,自己撿菜尾,所以口頭禪都那幾句:「浪費!要惜福!」、「這用得到,放著不准丟。」
整理的出發點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不是清出一個空間繼續亂買囤積,也要思考什麼物品到了破舊程度非丟不可?哪些還能使用?有沒有公益團體能分送給弱勢家庭?若一昧地胡亂丟棄才是真正的浪費。
您有媽媽經、爸爸經想大聲說嗎?《ETtoday東森新聞雲》親子版歡迎您來分享育兒心得,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