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業壓力恐讓孩子身心俱疲。(圖取自pixabay網站)
文/陳芃澄
好幾次上家教課,都會聽到學生的姑姑在樓梯間大喊:「誰在樓上!」起初不在意,隨著上課次數變多,情形也變得頻繁。
一直以來都是固定的時間上課,照理說家人應該都知道,也不會特別過問,但姑姑的情況比較特殊,從她的口氣聽得出來,不希望有陌生人出現。我有些尷尬,別人的家務事又不好過問,某次休息時間,與學生聊天意外得知,姑姑有憂鬱症。
據說家裡的兄弟姐妹,個個成績優異、名列前茅,相比之下姑姑稍顯遜色,就算說是手足還是會產生比較心態,導致出現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結果姑姑沒有考上名校,中途還有別的插曲,憂鬱症纏身至今少說也有十年。
最近剛好也聽到高中好友轉述,一位男性友人是台大研究所畢業,剛好兩個弟弟最近也面臨考試壓力,但是孩子志不在此,其中一個想開餐廳,為此還跟父母發生爭執,認為男孩子就是要念理工科,未來才有前途,導致現在落榜也不敢照實說。
從上述兩個例子來看,不難發現部分長輩還是有刻板印象,而且根深柢固,甚至認為自己年輕時沒錢讀書,現在有能力讓孩子接受教育,子女就要用盡全力唸書,未來當醫師、律師、老師、工程師⋯⋯等等,師字輩的工作才能引以為傲。
學歷只是人生中一個附加價值,如果一個人空有文憑沒實力,在職場隨時都有被取代的可能,建議父母依照孩子性格因材施教,而非一昧地揠苗助長。
您有媽媽經、爸爸經想大聲說嗎?《ETtoday東森新聞雲》親子版歡迎您來分享育兒心得,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讀者迴響